方案评审目的(共9篇)

投稿:小范

方案评审目的 第1篇

关键词:基建档案PDCA循环法则价值鉴定

一、问题提出

基本建设是一项由多主体参与,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并高度依赖各种专业知识的智力型活动。基建档案是基本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具有保存价值信息资料总称[1],具有最原始、最真实、最全面的特性,是对相关项目进行进一步改扩建或修缮的基本依据。基建档案除具有一般文书档案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真实性、价值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内容专业性、成套完整性、现实使用性、整理动态性、来源广泛性、

收集滞后性的特点[2][3]。

文献检索以及管理实践表明,我国当前基建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不强、资料不全、整理不规范、硬件投入不

足、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4][5],

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基建档案收集与保管,档案资料系统、完整、门类齐全、数量丰富,比如西雅图港务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除保存有基建相关照片和文字材料外,甚至连产业主最初用钢笔勾画的建筑物意向草图都装入了镜框,妥善保管。

为夯实我国基建档案管理实务工作基础,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研究水平,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和基建档案管理实践,从业主方[6]角度研究了我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二、研究重点

围绕基建档案管理实务要求,本文着重研究基建档案管理机制、范围管理、归档方法等,力图建立一套相对科学、标准的管理体系。

(一)基建档案管理机制研究

从管理层面分析,基建档案管理是一个闭合循环渐进完善的体系。鉴于此,本文运用“PDCA循环法则”,按照统分结合(“业主方制定管理总体计划―各责任主体制定并实施具体管理计划―业主方验查并总结”)的思路,开展基建档案管理机制研究。

1. PDCA循环法则概述

PDCA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Do,See)演化而来,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并加以宣传而获得普及。它是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和组织实现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法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顺序依次开展工作,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一种质量管理基本方法。经过PDCA循环,成功经验应加以肯定并推广,推进管理的标准化;失败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应用到下一个循环,实现基建档案管理能力的阶梯式上升。

2.基建档案管理流程分析

基于PDCA循环法则,将基建档案管理流程分解为计划制定、管理实施、对照检查以及经验总结四个阶段。

(1)计划制定。基建档案管理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实施计划两类。总体计划由业主方制定,是基建档案管理的总纲。总体计划制定是基建档案全过程管理的起点,始于项目生命周期中“提出项目概念”阶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档案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必要组成,要求其他建设相关方[7]必须重视基建档案收集与整理,界定清楚各方管理责任;二是明确其他建设相关方的档案归档范围以及档案移交业主方的时间;三是明确档案管理的组织方式,包括归档程序、移交程序、借阅程序、复印程序等;四是明确档案管理抽检制度、约束制度以及奖惩措施。实施计划是其他建设相关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实施计划必须与总体计划保持一致。其他建设相关方制定的实施计划须报经业主方批准同意后,方能生效。

(2)管理实施。基建档案管理实施遵循“统一计划、分块实施、集中归档”的原则。统一计划是指由业主方制定档案管理总体计划,明确档案管理的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分块实施是指其他建设相关方围绕项目建设管理规划大纲以及基建档案管理总体计划,制定具体的档案管理实施计划,履行各自档案管理职责,完成总体计划的各项要求;集中归档是指项目建设完成后,其他建设相关方按要求将各自档案移交业主方,由业主方进行查验、接收,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分类、装订、归档、移交或备案。

(3)检查监督。基建档案特点要求基建档案管理必须要高度重视过程监督。一是业主方监管。业主方是基建档案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具有指导、监督其他建设相关方按照总体计划要求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方要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二是其他建设相关方的自查。其他建设相关方要对照经批准认可的实施计划做好档案归档以及经常性自查,健全借阅制度、复印制度,保证档案及时收集、完整归档、管理规范。

(4)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既是基建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承前启后环节,也是业主方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程序。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进行推广,做到标准化;失败教训更是弥足珍贵,应引起业主方高度重视,组织研究应对措施,以避免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再出现类似问题,逐步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基建档案范围管理研究

借鉴现代项目管理中范围管理理论,定义基建档案范围管理为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有价值档案的综合管理和控制,以及完成档案管理总体计划所规定的必须工作,并且只完成那些必须完成的工作。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包括初始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等三个环节,基建档案范围管理主体是业主方以及其他建设相关方,其中业主方是最终责任主体。基建档案范围管理研究基础是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1.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概述

档案价值鉴定是现代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和重点内容,是指鉴定主体基于对档案保存价值和利用意义的合理认识,对档案质量、有用性和管理效益做出判断与估价的智力性工作。根据档案价值鉴定三段论,范围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前端控制”的重要手段。

2.初始定义

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初始定义是指基建档案管理主体依据国家档案管理相关法规、规章、标准和基建程序,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内容的初始化定义。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初始定义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形成基建档案范围管理成果的最终依据,应在基建档案管理总体计划中予以明确。业主方是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初始定义的管理主体。

3.范围确认及变更控制

基建档案范围管理的范围确认是指其他建设相关方依据初始定义,并结合各自管理职能,对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内容予以认可的行为过程。范围确认结果是开展基建档案管理的直接依据,应在实施计划中体现。其他建设相关方是基建档案范围管理范围确认的主体。对于基建档案范围管理初始定义有异议的,有关建设相关方须按基建管理程序向业主方提出变更申请,获得批准同意并调整初始定义后,方能生效。

4.范围管理成果

基建档案范围管理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沟通与确认后,最终形成三项成果:一是工作任务书,明确基建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工作说明书,详细解释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三是工作分解结构(WBS),确定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体系与责任体系。工作任务书、工作说明书、分解结构(WBS)是基建档案范围管理的核心要件,也是进行基建档案验收的最终依据。

(三)基建档案归档方法研究

项目竣工后,业主方需按一定原则对基建档案进行归档、编号。结合管理实践,我们认为基建档案归档需充分考虑“现实使用性”的突出特点,遵循“方便查阅,便于使用,完整保存”的原则进行编号归档。

国家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要求档案以“件”为单元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和装盒。我们研究认为,基建档案归档要在满足行业标准基本要求前提下,遵循基建文件自身形成规律,保持文件间有机联系,采用“按基建程序各阶段形成文件作为分‘件’单元;‘件’内文件批复在前,申请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项目结束年作为档案归档年”的方法进行基建档案归档,以保证基建档案连续性、整体性和合规性。

三、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开展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意识,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要转变基本建设“重申报建设,轻资料收集”的观念,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基建档案的重要作用,加强档案重要性宣传,营造并形成“人人重视档案资料收集,人人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素质”的良好氛围,将基建档案管理与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二是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软实力和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激励与考评机制,注重对基建管理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鼓励开展基建档案专题研究,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智力支撑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运用新兴科技提高档案设施装备水平,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安全、使用便捷,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二)采取措施,提高基建档案管理要求

基建档案管理面广、涉及主体多,管理难度大。业主方作为最终责任者,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与指导作用,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细化对其他建设相关方的管理要求。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机制,将档案管理计划细化为总体计划、实施计划两个层次,分级制定,分块实施,集中归档;明确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书、工作说明书以及工作分解结构(WBS),界定清楚各建设相关方的管理责任。二是要将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形成条款纳入有关合同,以明晰业主方与其他建设相关方的责权关系,强化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的强制性。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的监督制度、借阅制度,保证项目档案能够及时集中归档,避免零散分散保存,造成遗失。

(三)强化研究,逐步增强基建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随着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基建档案管理应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理论、新技术,逐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专题研究,以提高管理实务的智力支撑储备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建档案管理机制研究,使得基建档案管理与基建项目流程管理更加协调一致,各建设相关方更加自觉地强化档案管理;二是要继续加强基建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研究,逐步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文金平.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6):124-126.

[2]陈梅英.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J].图书与档案,2011(3):380-381.

[3]林端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浅议[J].城建档案,2008(10):49-51.

[4]汤海英.基建档案问题解决“三步走”[J].档案学研究,2009(3):49-51.

[5]刘岩岩.基建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四川有色金属,2011(12):65-67.

[6]王英玮.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13-18.

[7]任改莲.档案价值鉴定谈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02-203.

方案评审目的 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导学案;原则;策略

导学案是指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1]。研究发现,许多导学案存在较大的行为主义倾向;教学实践表明,建构主义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论基础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如何从建构主义的视域下展开导学案设计成为教师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与合作性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即学习者通过自主规划、亲身体验、创造性学习等活动来发现知识及其意义。导学案是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要求在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及其主体性。所以,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主体之一,具体参与方式可以是教师在独立设计中充分了解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和特征等情况的潜在式参与;也可以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设计的完全式参与;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合作式参与。建构主义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此既要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主体合作,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师合作、与社区人士合作等;也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内容中含有合作学习项目,实现从设计到实施均体现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统一。

(二)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每位学生是不断发展着的独立的主体,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个体认知世界。每个班不存在绝对统一的学习起点或终点,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在基本学目标、内容、进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和管理,在大致统一的前提下设计出AB两类或ABC三类导学案,各学习环节“异步运行”,尽力实现因材施教、分类要求。

(三)操作性与简约性并重的原则

设计导学案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设计重点是学生如何运作其学习行为,即实施路径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步骤。具体而言:一要以时间序列设计学习步骤;二要以问题系列体现思考任务;三是对复杂问题要设计出有效方案支持学生顺利达标;四是对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目标要有可操作、可检测的方案。同时,各步骤要避免过于琐碎细化的活动要求、指标,避免对学生思维产生干扰与混乱。也就是说,无论教与学的过程多复杂,教师都须将流程清晰化,将思考直指核心问题,将复杂的学习活动简约化,实现操作性与简约性的统一。

(四)美学与发展性统筹的原则

当下的导学案作为一种视觉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增加和参与世界并从中学习的意愿”[2],而美学所具有的特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有意义的浸入式经历,并“对学习经历产生持续的影响”[3],那么导学案的编制必须遵循美学原则。同时,要考虑到使用导学案的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知识习得,更是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即通过学习环境与资源的有效设计,促进学习者在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宽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导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一)组织策略

导学案设计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组织策略。宏观方面是指学校对教师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调控与组织,一要促进学科教师的分工与合作,采用分散准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实现优化组合;二要组织备课组长或学科专家展开专业督察,组织年级主任实施总体监管,克服网络抄袭、习题堆积、各自为战,实现量少质精;三要促进教师采用先模仿成熟的导学案模式,后创新自己的导学案模块,在设计实践中学习最新理论,在教学运用中提升个人理解。微观方面是指学生运用导学案展开学习的组织策略,一要培训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即培训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导学案,并支持人性化的自我及时反馈;二要培训小组如何展开合作学习,形成健全小组学习规则,实现小组内部持续的激励,采用小组个性化激励手段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样策略

导学案设计中的多样策略内涵包括:一是设计主体要多样化,根据学习内容的特征联合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或社区工作人员等多主体协作设计;二是提供的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充分发挥接受式、小组合作、探究式与实践性等学习方式的优势,以支持学习者在思考、交流、反思中学习;三是学习资源要多样化,在简约原则下有理有利有节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理解与迁移;四是交流媒介要多样化,采用口头、图文纸质、音视频载体、动画、网络等手段丰富师生对话领域,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系统化策略

“目标、环境、方法、评估”是导学系统中的关键性要素,需采用系统论的理念与技术进行整体设计,组合为一个优化的学习资源,力图实现四者的一致性,克服教与学的随意性,克服实施方法的单一性,实现最优化学习。

首先,“目标”阐述采用标准化问题,因使用对象不同,导学案与教案的目标设计不同,教案的目标设计常采用ABCD模式或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动词模式;导学案是给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在学习活动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状态,如用教案目标陈述方式会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检测自己是否达标。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标准化问题,如“‘in+时间和after+时间’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能回答,说明达标;不能回答,即未达标,需要进行补偿性练习。

其次,系统设计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是行为主义式的简单刺激与反复练习,也不是一个固化的学习步骤程序;导学案要将学习内容作适应性变化,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创设互动式的真实性学习情景,以为学生提供高支持度的协助。

第三,“方法”是指学生利用“导学案”展开学习的措施,这些措施由简要的步骤和明确的指令组成。一般来讲,学习方法要因目标与环境不同,而不同。

第四,“评估”的系统性设计策略是指:一要当堂课的评估要与目标、环境与方法具有一致性;二是课中评估习题的设计与课后的补偿性(或提升性)习题具有系统性;三是从整个学期导学案来看,每节课的评估方法、体系与内容在整体上具有一致性。

三、导学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二导”

导学案设计中的“导”包括“导学习过程”和“导学习方法”。“导学习过程”要设计相应的模块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回忆先行知识、新授知识、总结与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提供补偿性(或提升性)练习;“导学习方法”则是不仅提供导学导思的问题,更要提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采用直接插入学法说明,也可以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暗含学法。但是,重“导”不是轻“教”,不是无需教的放手自学,而是基于学生利用导学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展开精讲,在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点拨。

(二)精设“四题”

导学案设计要精心设计四类“题”:回忆先行知识的导入性题,指引课堂学习的思考性题,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性题和提供补充练习的补偿性题。这些题力求“精”,即不必过分重视知识点的覆盖率,而应重视每个题所包含的思维点、区别点;思考性题侧重根据关键知识点、教学难点、易混淆点设问,并带动学生自己设计子问题或根据教师循序渐进提示进行思考,并自己或小组总结出答案;补偿性题则可分为侧重基础练习与侧重拓展性探究,分层设计掌握性学习与提升性练习,分类提出要求。

参考文献:

[1]辉.“导学案”之思与辨[J].教育科学论坛.2011,(9):22.

[2]Dewey,J. Democracy and education[M].New York:The Free Press,.

方案评审目的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设计管理 质量管理 协调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逐渐火爆,建筑楼盘逐年增加。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是房地产开发前期的必要工作,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与项目参建单位等都应该重视项目设计的管理,加强房产项目的设计管理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非常重大。

1. 房地产项目设计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建筑设计的最终成效是由建筑设计专业人员所共同完成的,能够集结多数专业工程设计人员的智慧结晶,使建筑项目更具实用价值,满足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房产开发公司的项目设计人员在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所起到的沟通、协调等作用的发挥十分重要,对项目后来的规范施工有着重要的促进效用。如在项目设计阶段中,由于房产开发公司设计人员的介入,能够使的项目设计阶段更好的控制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各项内部资源与项目作业人员的能动性,从而更加利于项目设计管理走向成功。

一般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可分为两个大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这两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可以认为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是围绕着这两个最终成果而展开的。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流程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以求得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且高效益的方案。

2. 强化设计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方案拟定设计阶段可归结为方案投投标阶段与定案阶段。一般而言,多数房产项目开发企业会采用招标形式来敲定最终的项目方案,当然也有委托第三方中介设计组织机构来敲定设计方案。当然,采用这两种项目方案敲定的方式或途径总是伴随着利与弊。也就是说,房地产公司在中标后,常规性的都会委托策划组织机构对项目展开市场调研,即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作出基本策划,从而才能确立设计目标与投资方向。当然,房地产公司同样会对项目本身进行内部方案设定与基本研讨、分析等,从而才能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部署具体的设计或投资方向等,并作为招投标的编制依据。另外,有的房产公司则是通过招标形式去对项目展开初步调研,并且运用招标形式也可作为衡量或考察项目设计组织机构的实力强大与否的一种手段。

但总的来说,不论是招标或是采用第三方委托设计组织机构进行设计,都要通过行业信息、相关信息了解渠道对这些设计公司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甚至与这些不同类别的设计公司也要进行一定的谨慎了解才行。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基本设计方案的确立往往需要一个反复推敲、反复研究的过程才能确立出最终的设计方案。而在此过程中,房地产公司中专业项目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单位也要对重大价值的体系结构展开调研。如,对项目周边的交通系统与空间布局,项目市区空间部分,建筑结构规划,绿化景观体系规划,楼盘住宅的户型设置与风格等进行研究与设计,以此才能使得项目最终的设计方案符合多数人的建筑需求。

与此同时,在项目方案规划设计阶段,与项目方案设计同样重要的协调管理也非常重要。即项目协调管理主要起到沟通、交流、协调的作用。一方面,适当且及时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项目方案设计奔向正确、满足实际需求的基本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协调管理需要沟通多个参建单位与部门,其中有着设计公司、政府机关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因此,如果全面发挥协调管理的作用与职能,势必会促进这些参建单位积极性与规范性的按照设计方案要求所需进行各项作业。

除此之外,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还要对建筑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而具体做法多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是通过人员业绩考核形式来降低风险。即通过施工作业进度目标、部门业绩目标等形式来约束自身部门或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从而使各项目标作业能够实现,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但值得指出的是,不少公司往往为了高额效益而故意与法制、政策打球,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风险做法。另外,如果对设计公司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入了解,同样也会制造较大的行业风险,导致最终实际成果与目标出入程度较大。所以,这些与项目风险有关的事项,对房产项目开发公司而言也应当谨慎、细致考虑。

3. 做好设计个环节的协调管理

一般而言,一旦项目设计方案已经确立,项目设计管理阶段的重点就是能够为项目在今后的组织管理、质量控制、资源分配、进度管理等作业环节做出重要铺垫。为此,这就需要在这几个环节中做好协调管理工作,以此才能保证最为重要的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环节工作做好。首先,当项目拟定好设计单位后,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对项目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审核,具体内容可以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关键作业工序、作业工艺等内容进行衡量,同时还要结合设计公司对项目的具体进度安排进行有效评估,以此才能控制图纸设计质量不足引起的大量整改问题发生,把遗漏、错漏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与质量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其次,还要重点审查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的出入程度。也就是说,要对图纸的特殊标注、以及施工现场的交叉工作环节要予以详细的交流探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得意有序进行,图纸的规范、要求都要结合现行施工单位建设方的各个专业技术部门做进一步审计,如果审计中核查出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要及时调整,避免延误施工周期,从而使管理协调工作更有效率。

4. 结语

总之,在房地产项目设计管理阶段,会时常发生设计方案确立周期时间较长的现象,从而给后续施工图纸设计造成时间匆促、赶图的被动局面,甚至造成边作业边设计的施工窘境。为此,项目设计管理阶段,务必要确立好时间安排,严格控制好方案设计、质量管理、时间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以此才能保障工程项目下一阶段的各项任务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管理[J].中国市场, .

方案评审目的 第4篇

Abstract: The project program choice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and investment control.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project program choice, the importance, principl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f project program choice are analyz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a number of views on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clarified.

关键词: 项目方案选择;投资决策;影响分析

Key words: project program choice;investment decisions;impact analysis

0 引言

投资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运作的全过程,存在于项目选定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中,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投资控制的重要意义,只是认识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大多数项目将投资控制的重点放在项目施工阶段,而忽视了项目方案选定阶段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1 项目方案选定对投资控制的意义

投资机会研究对投资控制的意义 投资机会研究影响着投资决策和投资开发过程。在项目开发中,首先要确定项目的可投资性,再对项目的开发类型、项目规模等进行选择,是整个项目开发的起点。有效、切实的方案选择是项目开发投资效益的基础和保障,能很好的规避项目的投资风险。如果项目投资前期对投资机会研究的不到位,不但使项目方案选择起不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还会增加项目的投资风险,使项目投资控制失控进而无法保证投资的效益。

投资估算对投资控制的意义 投资估算是项目方案选定过程中根据信息储备和科学方法对项目建设投资额进行的估算。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项目的开发和投资决策,以及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投资估算不但影响着项目方案的选定水平,还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对项目开发的整个阶段的投资控制意义重大。

投资方案选定对投资控制的意义 项目投资控制的目的就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润,而项目方案的选定又极大的影响着投资控制的效果和结果。如何有效的规避项目开发的潜在风险,前提是项目方案选定必须是有实践依据、科学的选择结果,而不是凭经验、凭感觉。在项目方案选定过程中,一要对项目的投资机会进行深入的、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并对项目方案进行合理的选比,确保投资方案选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二要重视投资估算,制定实施性强的设计任务书对投资控制进行初步的设计,并确保未来的项目施工等活动能按照投资控制的设计方向进行,使投资控制目标顺利达成。

总之,项目方案选定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源头,它决定了工程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益,影响着项目建设和建成运营的各个阶段。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进行项目方案选定,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把投资控制做到先知先觉的程度。另一方面确保了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丰厚的利润。

2 项目方案选定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因素

项目方案选定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一方面由于项目设计方对项目方案选定认识的不足,轻视了项目方案选定对项目成败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项目方案选定过程中走了形式主义路线。掌握的资料、数据不够充足,项目分析不够深入,投资规划停留于形式,导致了项目方案选定达不到总体方案和经济目标的要求,使投资控制失去了规划和方向,致使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期望和效益,使投资控制的科学性和规避风险性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对项目方案选定及投资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更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项目建设规模选定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项目建设规模关系着项目建设的成败,投资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项目规模选定时,要重视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对项目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和确定。①明确投资主体,落实投资范围。对项目的占地面积、功能分区等进行初步的规划和选择。②落实资金,为项目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③展开初步的勘察、咨询等活动,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这一过程对投资控制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占地面积、功能分区的规划上。一方面它影响了征地成本的高低。另一方面它对项目的运输成本、开发成本等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面积设定和功能分区设定可以将建设项目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对投资控制有积极的意义。其次,根据市场分析、技术因素、环境影响等完成项目的投资控制规划,确定资金的投入额度和投入方式,做好资金链的运作,将投资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投资控制的影响 项目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生产过程,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关系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投资控制的效益。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一要掌握研究的深度,不能只留于工程项目的浅层分析,使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不够深入,分析、评定也会失去意义。二要重视资料、数据的收集,保证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初步设计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初步设计是多方案比较的结果,是施工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的实施和项目的投资控制。①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是项目初步设计的核心。根据项目特点、生产要素和功能等方面来确定项目的实施方式、工艺流程等。一方面确保了投资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另一方面确保的项目的质量和品质。②建设的初步设计关系着施工过程组织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根据施工条件,结合施工基础,设计项目的立体平面结构及实施要求、方案,通过项目结构、流通空间、建筑布置等来完成投资控制的初步设想和规划。此外,要确保初步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确保初步设计在项目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尽量避免对设计任务书及投资控制的变动。如发生设计变更要做好变更记录、分清责任归属等问题,严格投资控制,提高项目效益。

项目中其他方案选择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第一,项目地区的选定是否合适、合理,关系着建设项目的命运。一方面它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工期的长短。另一方面它关系着建设质量的层次,还影响着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对投资控制的影响可谓深入而长远。在项目地区的选择中要结合项目的技术经济性、综合开发性因素,对周边的人文影响、环境影响等也要做到充分的考虑,正确对待项目地区选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生产运营打好基础,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及投资水平。其次,技术方案的选定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影响重大,不仅关系着投资水平和投资控制的有效实施,而且关系着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资金投入,是投资控制的重点之一。再次,设备方案的选定关系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实施效率。正确的选择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规划、技术方案相适应的设备,是项目开发经济效益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此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项目的方案选定可行性达不到要求或是方案的选定不够深入和细致,就会导致施工中和施工后期附加费用的发生,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造成投资的失控和投资效益的低下。

3 结语

项目方案选定可有效的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和控制效果,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关键。在项目方案选定时一定要重视资料、数据的收集,充分做好投资估算和投资方案比较,确保项目方案选定的科学性和最佳性。同时还要深化选定方案的初步设计和资金、工作、技术等的落实。细化设计概算、预算分析,确保投资控制的可行性与效益期望。

参考文献:

[1]史倩.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2):21-21.

[2]王宏辉.设计阶段如何进行投资控制[J].工程造价管理,2007,(6):27-28.

方案评审目的 第5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社会信息

前言:室藏档案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依据,档案信息化就是在不改变原档案信息内容的基础上,以信息转变原则为前提,改变档案及其内容的存在形式,使档案信息逐渐趋向社会化发展,进而达到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

1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档案主要记录的就是一种历史的信息,它属于原始记录。而我们应明确的是档案信息化里的信息的涵义,不应将其局限在档案中所记录的信息,还应处理后的原始信息及其他社会信息融合的广泛信息。档案信息化具体可总结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信息与档案信息融合处理,就是常说的广义信息化;档案内容信息化就是狭义的信息化。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加速档案信息至社会交流系统的融入速度,使其广为流传于社会中;另外,融合其他社会信息的形式与档案信息,促进档案信息的社会化传播,这两点就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联系的。若社会大众广泛利用档案信息,必然会使档案信息化同社会普遍发生联系,难免加深其与社会其他信息的广为传播、交流,也形成其他信息形式,这就是常称的广义档案信息化。

2建设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见

树立档案信息化意识:意识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有多强烈就会产生多大的社会能动作用。而社会档案意识的树立必然会影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它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档案信息化也可在某方面理解为“观念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还需要依靠档案工作人员的根本力量,档案工作人员能动性的发挥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档案信息意识的树立,能够使档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建设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能够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建设档案信息化事业中投入更多的关注,完善各项信息化工作,深入研究社会文献的融合与渗透,以此来加快档案信息的发展与建设。

增强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增加服务器、路由器、交换器、扫描仪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配备,不断开发并完善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加深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的推广、培训,提前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准备,设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平台。

建立全文数字化和档案中心目录。目录中心以档案信息的数据输入为基础,单位各职能部门需要对每年移交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输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管理问题,并订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重复性工作,并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密级界定上网信息。明确上网信息的密级标准,通常根据室藏档案的秘密、公开、机密和内部来界定信息;而且必须要验证档案信息使用者的身份,根据其身份认证决定其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和使用权限,保证档案信息软件系统安全。

逐渐提升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加快了档案信息的建设步伐,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技术建设到信息化建设的转变。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应用是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属于档案部门本身的局域网,并增添计算机、扫描仪和光盘刻录机等先进设备,充分发挥其在档案利用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现代化进程加快的社会形势下,电子文件应用也日趋普遍,建立安全、高效的电子档案管理所应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国家_于2002年颁布的档案实施纲要中,对电子文件的形成与接受单位之间的电子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所以在选取构建档案管理软件的具有特色的电子文件,并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实施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利用及录入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管理软件为主,而电子文件则是实施档案软件管理的主要对象,选取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有利于实现电子文件的高效、科学管理,同时也能实现随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软件的开发、整合,从而形成重要的电子信息积累,形成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财富。

若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准备好做事情的工作,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同样也必须选择良好的档案管理软件,它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媒介。确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理念,应以科学档案管理软件为基础、和重要方式,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早已无法应付当前大量的文件管理需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软件具有全面、高效、便捷和智能等多项优点,同样它对建设信息化管理具有脉络疏通的重要作用,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关键。以安全角度来看,良好的档案管理软件能够保障自身系统信息的安全,是档案信息重要坚实城墙,是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

3档案工程主要发展方向

工程档案形成过程也就是建设档案工程的过程,该过程将会是复杂而漫长的。分别由不同部门来进行档案资料整理与收集,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该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档案工程建设难度,增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另一种提高档案管理工程效率和效益的方法。

根据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规范档案信息化的管理,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档案信息化体制改革,突破原有的部门、地域界限,实现信息化工程的高度共享和交换,为公众档案信息利用创造便利条件。建立档案管理人员考评与培训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增加工作人员档案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知识培训,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管理软件,能够加快档案管理部门的软件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的信息需求,维持良好的系统运行状态。

我们要严把数据质量关,它关系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成败,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输入,以保证管理系统正常的运行。档案部门可适当考虑建立档案数据审核制度,对输入系统之前的数据进行审核,认真校对。

结束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信息管理效率。普及档案部门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利于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它既实现了档案工程的动态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节约。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方案评审目的 第6篇

这个是最关键的目标,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大家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会上大家只是有个印象,会下还需要大量时间和大家沟通这些内容,确保研发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不出现问题,这样上线后才不会有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知道是谁,避免事前不讲清楚,事后各种扯皮

例,业务数据需要爬取,业务数据需要运营提供,上线后需要运营活动,这些内容都是必须在测试完成前准备好的,产品就是个架子,需要各部门填充内容

方案评审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文教学;原则

一、引 言

20世纪初,“语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到现在已有百年的历史,期间,语文教学进行了多次探索和改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初等教育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初等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致使教育内容单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果差,严重地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未明确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设计不合理、课堂组织没有中心、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最后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大力强调终身学习、行动学习、创造学习和多元智能的培养。相对而言,行动学习是持续积累行动知识、发展创造力和多元思维的关键因素。相应的在以往的接受式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由“师本位”转变为“生本位”;由被动式接受知识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的方式;由过去过于注重学习效果转变为更为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由过去的教师乐于“讲”转变为乐于“倾听”。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认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由旧有的教育思想向“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转变。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往的学习理论大都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即把事物的意义看成是存在于个体以外的东西,是完全由事物本身决定的,学习就是单向的刺激或信息的接收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客观主义相反,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引发了教育界的思考。1984年,Palincsar和Brown曾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的支架式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他们把训练重点放在四种理解策略上:总结、提问、阐释、预测。2000年以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西方日渐盛行,迅速影响并波及到了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深受影响,“言必称建构主义”成为教育界的时尚。国外学者将其视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誉之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000年以来,国内也对此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有:关士伟和臧淑梅(2005)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有关学案设计的研究非常必要。学案设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为先导”的理念;学案设计应以实用为原则,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设计应体现师生民主,师生平等,师生互动,主动探究。刘可新(2010)提出,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侯晓路(2011)对学案学习效果不佳产生了疑问,并进行了观察和反思,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学案设计上,并进一步提出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应主要从转变观念、理解什么是学案和怎样合理设置学案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安排习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余文正(2011)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以学案教学实施的过程为切入点,探究了学案的设计、学案的实施,阐述了学案导学在促进教师成长层面的意义。王文(2012)指出,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案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学案设计是核心。因此,要对学案和学案教学的理论进行探索。郭美萍(2012)认识到,学案这种新的教学载体在基础教育领域备受瞩目。学案的设计要有简单明了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方法与策略、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整体性,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要创设学习情境。

综合已有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用于语文教学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视角,讨论了建构主义指导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

三、建构主义指导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延伸,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自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个体认知结构论”。该论点特别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成为了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不应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裁剪”学生,而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个体的潜力与优势。因此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主动式教学方式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生引领学习方向。就教学结构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强调教学中“学”的第一性,更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肯定与重视,强调教育要承认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因而张扬着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个人价值、尊严的尊重。首先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应该“从尊重人出发,整合所有的教育因素,又回归人的发展,以此作为全部教育活动的轴心,并把它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尊重的教育中,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尊重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精神。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个体行为。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学生个体,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无从谈起。

2.创设情境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它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对意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对前人总结归纳的知识的接受,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景中自我体验建构而来的。比如真实性任务、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转向了学习环境的创设,注重培育,而不是设计

方案评审目的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和《_中央_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有计划地开展送档下乡、送信息进村等活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0年底全区100%的区级涉农部门和镇机关及80%的村(居委会)档案管理达到统一的规范化标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具体阶段目标如下:

2009年,在全区2个镇(白市驿镇和陶家镇)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试点镇的各村、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并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通过市档案部门初验。

2010年,在全区所有涉农部门和各镇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并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70%的单位配备计算机,实现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网上查阅。

2010年底,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档案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系统,基本建立覆盖全区农村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镇、村(居)两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查阅部分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一般不出村(居)”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从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区涉农部门和各镇的村(居)、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进行。

(一)区级涉农部门

1.制定本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领导,落实工作经费,开展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

2.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有序,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档案目录和重要档案力争进行数字化处理,编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资料。

3.建立方便农民群众档案查询系统,本部门涉农档案信息。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网)、档案信息网、农业信息等网络系统上载“三农”档案资料,确保涉农政策、技术、信息到镇、到站所、到村,使农户能够方便查阅。

(二)各镇人民政府

1.把档案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所属单位、村(居委会)及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专(兼)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3.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示范区创建活动。各镇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分管领导,建立领导机构,细化目标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区_负责制定全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整合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建立网上查询系统,对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与监督;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负责加强对本部门“三农”档案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同步安排档案工作经费、同步开展档案工作,联系帮扶各镇的区级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指导、帮扶的重要内容,共同助推创建活动的开展。

(三)广泛宣传发动。各街镇、区政府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宣传标语、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渠道的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调动全区特别是各镇和区级涉农部门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自觉性和积极性。

方案评审目的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学;教学设计;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学”是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并在未来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观实施教学。该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生的教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改变课程内容过于单调的呈现方式,多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的案例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递-接受式学习模式,设计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这样的三维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协作会话、自主探究中学习。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笔者在“信息技术教育学”的一讲“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和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应用知识于实践;强调设计简单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根据这些原则,具体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介绍信息技术的学习理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建构主义强调的良构和劣构问题设计以及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区别与联系。笔者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了有意义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三维学习空间,如下表所示: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 学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的学生;

2) 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先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3) 学生已经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 学生即将进行教育实习,希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习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 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学习理念。

2) 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过程。

3) 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2) 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设置实践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取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

学习策略设计

1) 案例启发策略: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多是抽象和枯燥的,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热情低的原因。因此,笔者往往是从形象生动的实例情景引出要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问题驱动策略:教师在讲授中通过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加工和认知结构的建立;

3) 协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深刻体验和学习的成就感;

4) 自主支架式学习策略:在学生的自学空间中,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去自主学习,而不是学生盲目地自由学习;

5) 情境迁移策略:设置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资源和环境设计

1)“信息技术教育学”教材以及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 辅助理解教材内容的案例,应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互动。在接受学习空间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来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学习”。

如在讲建构主义理论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案例“电脑得了病毒”,让学生自己体会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什么。该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将病毒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先创设一个笑话情境:妹妹对哥哥说自己的电脑“得”了病毒,于是就把电脑关起来想把病毒活活饿死,然后让学生扮演哥哥的角色,为妹妹讲解病毒知识,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查找资料、加工整理、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一个给妹妹的讲解方案并汇报。最后在教师的总结帮助下,学生梳理病毒知识,得到对病毒知识的全面理解。通过这个形象的案例,学生对建构主义的理念就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将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有血有肉”的知识。

又如讲授建构主义的问题情境创设时,涉及良构和劣构两类问题,笔者找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设计案例“美国孩子如何理解灰姑娘”,在该案例中,美国教师从我们耳熟能详的灰姑娘的故事入手,从简单的、有确定答案的良构问题(如喜欢故事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到没有确定答案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劣构问题(如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舞会?故事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等),别出心裁、环环相扣地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提问,并巧妙地加以引导,通过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案例中教师提问的艺术,知道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不仅领会了什么是良构和劣构问题,也明白了问题设计的方法应该是良构和劣构问题相结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在自主学习空间中,为了让学生辨析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区别,笔者找到了探究式学习案例“物理动能动量定理的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案例“儒家思想”,目的是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的案例支架去自主学习,降低自学过程的难度,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

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网络环境,有利于创设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基于学习案例的协作讨论得以实现。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也是学生的认知、协作探究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否而设计的,如下。

3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认知和能力目标的实现上,通过“师生案例分析-教师理论

概括-学生亲身实践”这样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良性的认知路线,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目标的实现上,笔者感觉到通过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协作探究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以前单调枯燥的抽象理论内容相比,形象、多样化的案例等学习资源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恰当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讨论热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的“多言堂”,学生在协作会话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体验更为丰富。笔者感觉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生获益颇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上、中、下)[J]. 电化教育研究,1998,(2),(3),(4).

[2]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the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Centering on _Studying in Teaching Theory

Wang Su-ku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