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稿(汇总3篇)

投稿:小范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稿 第1篇

关键词: 语料库 奥巴马就职演讲 词汇 修辞

一、引言

2008年,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发表了精彩的就职演讲,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从而引发了研究者对奥巴马的演讲进行分析的热潮。时隔四年,2013年奥巴马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同时再次发表了精彩的就职演讲,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随着语料库的飞速发展,这为研究奥巴马的演讲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本文通过使用Wordsmith Tools语料库索引软件,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次经典的就职演讲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探究奥巴马的个人魅力和演讲特色。

二、对两次就职演讲的语料分析

1.文本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把文本用Wordsmith Tools语料库索引软件进行统计,得出有关这两个文本的简略统计数字。

在这两个文本中,从其形符数(tokens)和句子数可以断言,这是两个较短的文本。把它们各自的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andardises TTR)相比较,可推断出这两个文本的词汇变化量为中等程度。从词长来看,基本上是由2~4个字母组成的词占主导,这表明两次演讲的内容都是较容易理解的。以上说明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的内容都是通俗、偏易的,便于大众理解和判断,因而容易拉近和大众的距离,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2.词汇的检索分析

(1)词频分析

通过Wordsmith Tools检索软件中的Wordlist,得出有关这两个文本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以下表格中只列举了前10位。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两次就职演讲的高频词汇基本一致,除却功能词“the,and,of,to,that”等,我们发现,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及其变体形式“our”用得较广泛,在两次演讲中多次出现,所占比例较大。这其实是演说者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可以起到强化人际关系的作用,达到演讲的目的。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可以包括讲话人及听话人,使用we就等于是讲话人把自己融为听话者的一方,与听话者是一体的,或更精确地说,是把听话人拉到了自己的一边。这样就更亲民,使听众倍感亲切,更容易赢得听众的支持。另外,第一人称复数代词还可以唤起一种团体意识,使团体内部的差异最小化,而强调团体内外的差异(Michael Osbom,198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具体分析We在整个演讲中的作用及演讲者的用意。

此外,通过Concordance对we的检索,可以发现奥巴马很巧妙地使用了we,它一方面很容易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听众站在演讲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而增加演讲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很自然地让听众认为自己的身份得到总统的认可和提升,他们和总统一样是国家建设的一分子,从而唤起听众的团体意识,具有很强的煽动性。总之,通过大量使用we,同听众建立了亲密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2)情态动词

通过检索发现,情态动词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多次出现,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表中可以发现,在整个演讲中,表示预测和肯定的情态动词用得较多。Will多是表达对未来的预测及安排。通常总统在就职演讲中都会表明自己的立场及自己就任总统后的计划安排,因此,will用得较多。Can通常是表示能够或是有能力,must表必须、一定,二者都是表肯定的。一个国家的总统发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威信,因此他所发表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以肯定的方式,不会以含糊的方式敷衍民众。因此,在就职演讲中用得相对较多。

3.修辞方法

演讲者的目的在于激发听众的感情,说服、打动听众,因此常常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增强演说词的艺术感染力。一般演讲的特定场合和特定目的要求它侧重于某种或某几种修辞方法。通常有排比、对比、反复、明喻、暗喻、对仗、引用等修辞方法。在奥巴马的两篇就职演讲中,排比和反复这两种修辞方法最具代表性。

(1)排比

排比是一种句法修辞手段。它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成串,形成一个整体,具有加强语言的气势和实现语言平衡美的作用。在英语演讲中,常被演讲者用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使演讲的主题得到升华。通过对文本的检索发现,奥巴马非常善于运用排比,这其中包含由名词、动宾短语、不定式短语及独立的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It’s the answer told by…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It’s the answer that…

在第一次演讲的开头,奥巴马首先用排比的句式提出了几个疑问,这在开头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紧接着又通过三个排比,对以上疑问做出明确回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Together,we determined that a modern economy requires railroads and highways to speed travel and commerce;schools and colleges to train our workers。

Together,we discovered that a free market only thrives when there are rules to ensure competition and fair play.

Together,we resolved that a great nation must care for the vulnerable,and protect its people from life’s worst hazards and misfortune.在第二次演讲中,这里通过三个排比,奥巴马把祖国的建设成果归于每个公民,是全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样表明,祖国的建设与每一位公民分不开,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国家。

(2)反复

言为心声,将反复的修辞手法运用在演讲词中,可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演讲词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演讲者可以运用反复表现强烈的感情。例如:

在第一次就职演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Yes,we can”,其在整个文本_出现了7次,颇具震撼力,很好地带动了群众,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在第二次演讲中,“our journey is not complete until…”重复出现了5次,起到了加强语气和凸显主题的作用。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演讲听起来更加生动有活力,同时也很好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奥巴马的发言赢得了全场持久掌声与欢呼喝彩,由此可见其演讲的感染力有多强。

三、结语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从词汇及修辞方法方面,对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讲进行了检索分析。该分析发现奥巴马为了达到演讲目的,倾向于应用便于群众理解和判断的语汇;较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较多地用表示预测和肯定的情态动词,以及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

参考文献:

[1]Michael Osborn&Suzanne Speaking[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8.

[2]郭艳涛.英语公众演讲的特点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稿 第2篇

从战地记者到总统顾问

萨曼莎・鲍尔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依然陌生,公众对她隐约的记忆还停留在2008年总统提名人的初选争夺中。当时奥巴马与希拉里龙争虎斗,作为奥巴马竞选阵营中负责外事的助手,鲍尔竟然在公开场合以“怪物”一词形容希拉里,旋即招致批评。为了不拖累奥氏选情,鲍尔无奈退出了公众视野。不过,当奥巴马击败麦凯恩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亲信鲍尔召回帐下,在过渡团队中参与负责_部分的关键工作。

严格讲,这么一本620页的严肃读物,的确很容易写得索然无味,但鲍尔却能妙笔生花,这得益于她早年的记者经历。根据其履历记载,自1993年到1996年,耶鲁大学毕业生鲍尔先后或同时受雇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波士顿环球报》、《经济学家》以及《新共和》等媒体,在巴尔干半岛第一线详细报道了南斯拉夫战事,她还曾亲赴卢旺达、东帝汶、苏丹等战乱地区采访。将近四年战地记者的经历对二十几岁的鲍尔而言至关重要,铸定着她个性的形成和对世界事务的整体看法。鲍尔回国后,很快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 1998年起她还兼任了肯尼迪政府学院卡尔人权政策中心首任执行主任。1999年,鲍尔完成学业,转而受聘为肯尼迪学院教授。在充分访谈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鲍尔倾注了全部精力,写就了这本包揽普利策奖、全美图书评论界奖等多个殊荣的佳作。

奥巴马与该书结缘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当时刚刚当选国会参议员的奥巴马急需充实自己的政策顾问队伍,他马上想到了那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鲍尔。于是,在一顿长达四个小时的晚宴后,鲍尔毅然辞去教职,加盟奥巴马团队。作为一个九岁才跟随父母移民来美的爱尔兰裔,当时的鲍尔应该不会想到,她将开始为未来的美国总统出谋划策。

2008年11月21日,希拉里同意出任国务卿的消息让候任总统奥巴马长舒了一口气。对于政治根基浅薄的奥巴马而言,“对手内阁”显然能最大限度地稳住阵脚。不过,紧跟着的难题是:怎么安排正在为新_构建奔忙、却曾对希拉里出言不逊的鲍尔呢?不得已之际,奥巴马只好将鲍尔放在了某种意义上与_维系平衡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这边,形成了所谓与“对手内阁”相对应的“内朝”。踌躇满志的鲍尔虽然仅保持了国家安全顾问的角色,但也有些意外之喜:在2008年助选中,她与奥巴马密友、哈佛法学院教授卡斯・桑斯坦相识相爱,很快就组建了家庭。

2012年奥巴马连任之后,随着希拉里的淡出,他着手将四年前雪藏在身边的少壮派人物一一摆在桌面上,萨曼莎・鲍尔则在负责多边事务与人权议题的总统国安顾问的位置上等来了美国驻联合国全权大使的内阁级提名。算上苏珊・赖斯的职位变动,奥巴马第二任期在外交系统扩大“内朝”、进而消除“希拉里色彩”、强化个人理念的趋势已一览无余。

支持“以暴制暴”

在宣布对鲍尔提名时,奥巴马曾表示,“在过去四年中,由于萨曼莎分管着白宫与联合国的联络事宜,因而和苏珊保持着密切配合”。这个表达不但旨在说明鲍尔具有接替赖斯的足够能力,也可以说明两人保持着良好的工作互动。事实上,鲍尔和赖斯之间分享着颇多共识。

《难题》一书获奖之后,鲍尔也随之声名鹊起,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人权外交专家。她不但坚信美国在维持所谓“世界正义”中的潜在关键角色,更支持在阻止种族灭绝恶行时使用武力。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按照她自己的解释,是“我们以保护民众为目的的不得已的滥用权力”。鲍尔的主要思想基本形成于她在巴尔干半岛实地采访的个人经历,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_在巴尔干和卢旺达事务上反应“迟缓”与“软弱”的不满、失望甚至愤懑。在《难题》的前言中,鲍尔意有所指地写道,“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将防止种族灭绝视为首要任务,也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因其对种族灭绝漠视而遭遇什么政治损失,因此种族灭绝肆意横行并非是巧合的”。从这样控诉式的逻辑出发,在鲍尔看来,奥巴马成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鲍尔的人权观念与赖斯可谓不谋而合。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赖斯曾毫无保留地讲述起上世纪90年代她在_政府国安会任职时,赶赴卢旺达了解胡图族屠杀图西族时的震惊,“我发誓如果再面对类似危机,我一定会致力于采取行动,不惜代价”。有趣的是,当时被媒体特邀采访赖斯的人正是在撰写书稿的萨曼莎・鲍尔。于是,赖斯也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了《难题》一书的“卢旺达”章节之中。无法判断鲍尔和她的书是否是由赖斯介绍给奥巴马的,但她们从那次采访后就都找到了“同道中人”。

在奥巴马上任后的第一年里,怀有身孕的鲍尔似乎没有得到太多施展空间,直到奥巴马为诺贝尔和平奖准备领奖演讲稿时,鲍尔才发挥了主导角色。从定调到选词,鲍尔多次精心调整,甚至会把草稿贴满办公室的墙壁,绞尽脑汁精心打磨。于是,全世界最终听到了一个七次提及“人权”、六次谈到“武力”、两次回顾“巴尔干”的诺贝尔奖演讲。这篇演讲的词句里深深地印下了鲍尔的个人理念,当然也迎合了奥巴马本人希望减少单边武力使用,强调在联合国、北约等框架内实现干涉的现实考虑。

最近一次鲍尔在决策中发挥决定作用是在利比亚问题上。按照鲍尔的说法,“我们尝试证明卡扎菲保持克制与温和,但他从第一天起就已经决定要粉碎变革。卡扎菲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一条不同于突尼斯的道路”。就这样,在外交安保团队分歧重重之时,鲍尔和赖斯携手充当了力主奥巴马政府对利比亚动武的关键人物。戏剧性的是,希拉里竟然很快支持了动武的建议,把时任防长盖茨晾在了一边。再加上另一位扮演推动作用的女性――时任国安会分管全球发展事务的顾问盖勒・史密斯,刚好是四位女性敲定了美国对利比亚动武的最后决断。

重现鹰派倾向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稿 第3篇

关键词: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英译汉;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1.四字格的使用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译入语的特点,并尽最大可能保留译语的特点。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语言特点不同,英语注重句子的结构,而汉语则注重搭配,搭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四字格是汉语搭配的精华之一。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官方版汉译本就有多处使用到四字格,加了译文语言的雅丽,使译文显得更为严谨。

原文:… our patchwork heritage is a strength.

译文:……我们百衲而成的传统。

英文“patchwork”指的是“拼凑的、拼缝的;拼凑物、混合物”的意思。而汉字“衲”原意指“补缀,指僧侣所穿的是用许多布补缀而成的衣服”。“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所以,四字格“百衲而成”生动地表达了“patchwork”的意思。

2. 转换译法

转换译法,是指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不尽相同,在翻译时需对原文的有些词语做必要的词类转换,使译文既保留原文意思又显得通顺流畅。在汉译英时,将原文中的有些词译成汉语时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原文:…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g文:……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译文巧妙地把名词“generosity”翻译成形容词“大度”,“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中文翻译时译为“大度合作”显得简洁明了,通过词类的转换,使译文更通顺自然,也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原文的含义。

3.增词译法

增补译法主要用于句法调整中。由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异,语言文字的结构差异以及表达习惯不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单词、词组或句子以达到忠实通顺的表达目的。增补译法可使译文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有条理,意思更加明确。

原文: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译文:今天,作为后来者,我们踏上了这一未竟的旅程。我们依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

译文中增加了“作为后来者”,使得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增加了句子的连贯性,从而整个译文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达通顺,意思完整。

4.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

修辞的应用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修辞翻译效果和译文质量息息相关。翻译修辞时最重要的是要使原文的修辞效果在译文中再现,因此在翻译修辞时要尽量使译文的修辞效果接近原文,才能有效传达原文的修辞效果。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修辞的效用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奥巴马就职演讲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演讲内容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不仅让人获得理性的启迪,而且还让人感受到艺术情趣,同时也易于听众接受和理解。

原文: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 swill of civil war …

译文:我们饮过南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苦水……

译文中,将“bitter swill”译成“苦水”,可以为中文受众所理解,且保留了原文的比喻修辞手法。这样翻译,不仅贴切、形象地表达了原义,体现了原文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效果,而且使语篇更具芝术感染力。

5.总结

翻译总统的就职演讲稿时恰当使用本文介绍的常用翻译技巧,如四字格译法、转换译法、增词译法等,可给译文增辉添色。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体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实现语用特点最大化,从而准确地传 递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符合译语 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树培.英汉报刊翻译常见错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