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致谢信的博士(精选9篇)

投稿:小范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1篇

我本科和硕士阶段均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华农给了我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最踏实的学术氛围。在学习上,老师们认真负责,在大二就教我们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文献,大三教我们在NCBI上查基因序列。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每晚灯火通明,我洗过的研钵,跑过的板子,做过的报告都是现在顺利读博的保障。在生活上,南湖的微风,狮山的板栗,五月的花海,大活的琴声都是青春最美好的篇章。至今回忆起母校,是夏天傍晚的蛙鸣与稻香,是三教四教的书声朗朗,是油菜花田里的耀眼阳光。多半是因为贪恋象牙塔里的日子,才决定读个博,再在学校厮混四年。

读博期间,上海交大在软件和硬件上更是无比优越。覆盖全校的免费网络,免费校车,免费热水,免费健身器材,整洁明亮的图书馆,隔三差五的大师讲坛,五六块钱一杯的奶茶,寝室阿姨还会帮忙收被子倒垃圾,好喜欢这一切。学校给予我们的,远比想象中多得多。课题组似乎永远不缺经费,学院似乎永远都有学术报告,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似乎永远不缺仪器设备,图书馆似乎永远都有我们需要的所有数据库,作为学生,我们没有什么要操心的,安心学习就好了,认认真真做实验就好了。住在寝室,吃在食堂,当同龄人在为工作上的琐事烦恼时,我只需要考虑一件事——种花 。这就是传说中的_学在交大_!这四年的时光,简单纯粹,自由自在,有条不紊,充实有趣。

其实呢,社会是什么样子,也大概了解,所以不着急踏足,远在狮子山的华农和远在闵大荒交大,就像浊浊红尘中的一片净土,能多在桃花源待一阵子,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探索未知真的很有趣啊,这过程,像登山,像剥茧,像逐渐擦亮另一双眼睛,然后可以多一个维度认识这个世界,多有意思!哪怕最后我的paper渺小如沧海中的一滴水,可那毕竟是构成沧海的一滴水啊,可以骄傲了。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2篇

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

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

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

有时候, 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 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

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

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3篇

刚来交大的时候,我已经打算好每到节假日都要回北京了,所以,我其实对于在交大交朋友这事儿原本并没有多少期待。然而缘份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有时候脑子一热,一起办一件特不靠谱的傻事儿,就会交下一辈子的朋友,博一时我们还比较天真幼稚,脑回路偶尔也会有点清奇,然后一不小心就真的交到几位很好很好很好的朋友,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动,然后我们就成了这四年的“苹果乐源”,感谢你们几个这几年带给我的欢笑,感谢陪我吃饭帮我做实验改论文,还帮我留意招聘信息,我想我以后每当听到有人叫_王爷_就会想起你们几个家伙吧。还要感谢送我精油一起打牌一起打球的张师兄,感谢小鱼,胖丁儿,室友。。。有时候觉得,待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偶尔会很热血,偶尔又会犯傻的日子,就是青春,我们,厚着脸皮给自己的青春续费这么多年,仍然舍不得,想继续。那话怎么说来着,_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_吧。总之,不管大家以后在哪个城市,我都会去蹭吃蹭喝的,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还要感谢帮我改论文的唐老师。

感谢中国高铁,感谢海南航空。

感谢图书馆的奶茶。

感谢四年前决定读博的自己。

何其幸运,能认识这些可爱的人。因为拥有你们,对我来说,读博并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相反,它很美好。同时,我也祝愿所有我爱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这种乐趣,不管是做工作,还是做学问,都能够简单纯粹,用清醒而睿智的大脑,去追求值得追求的,去爱所有值得被爱的。

何其幸运,人生中有这样一段宝贵的时光。

这四年,不后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未来,带着爱与智慧,继续前行。

2019年春末,

李政道图书馆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4篇

从小,对我来说,学习就只是学习,基本上觉得有意思的知识就学得认真些,不感兴趣的就学得马马虎虎,学习从来与找工作挣钞票无关, 选择专业也只为开心。感恩父母从来没有给我灌输过读书挣钱的思想,从来没有给过我经济上的压力,从来没有对学农业学花卉有任何偏见,从来不干涉我人生的慢节奏,永远让我自由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

感恩老公,永远支持我。2015年,老公在北京找到工作。而我一方面收到北京一家公司的offer,一方面考上了上海交大园艺专业的博士。他猜出我更喜欢去研究花卉,告诉我喜欢就去读啊,还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说读博更好,异地根本不算个事儿,高铁多方便,男生应该先工作等等。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我又心安理得快快乐乐慢慢悠悠的读了四年书,变成一个种水仙花的女博士。

再此郑重感谢我爸妈,我姐,我老公,提供给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允许并支持我毫无顾虑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所有的任性都是因为有你们作后盾,爱你们!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5篇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这几天,一段来自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文字,突然冲上热搜,平淡朴实的文字直抵人心,看得无数人眼角湿润。

可不管今日有何等成就,内心如何淡然,那也是一段让人心疼极了的过往。

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困的小山坳,不到12岁时,母亲便早早离开,父亲也常年在外,生活鲜少被照料,多是靠自己。

即使是病到不能自己去医院,父亲也只是让自己扛。

就这样在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自己坚持自己努力了很多年。

期间,人生中重要的人:相依为命的婆婆、计算机启蒙老师、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师母,都一一离开人世。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让人多有无奈和痛苦,可贫穷却几乎压垮了他。

高中之前,主要经济来源靠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仔和出租水牛。下雨缺伞、冬天缺衣,方圆十里的小河用脚丈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

可就是这样努力维持生计,有时候黄鳝还是会被父亲偷卖,换成了酒和肉。

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压力而觉得快要扛不下去了,但内心一个简单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他: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但人活着光靠信念未免过于理想化,对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贫寒学子来说,生活怎么可能容易?

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一点又一滴生活琐碎,少年的骄傲,一点点被消磨......

还好,他没有被生活打倒。

许多人说,看完这段致谢,不禁想到了《活着》里的福贵。

是的,和福贵一样, 我们为之热泪盈眶的,不仅仅是他们凄苦的人生境遇,更是因为历尽千帆后的平静与坦然,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

他在致谢中写道: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让别人生活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即使曾经身处困顿,也愿意变成光,照亮别人。正如网友说到, “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

昨天,央视新闻也对这篇致谢信进行了点评: 这篇《致谢》让人看到奋斗最好的样子。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6篇

在认识我男友之前,我对博士生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我原来觉得他们是家乡的骄傲,国家的精英,好像是山上的神仙,潜心科研,逍遥自如,与我们这些凡人大大不同。

但是, 我现在发现,在读的博士生竟然是个特别的“弱势群体”。

前些天我听我男友说,他隔壁寝室师兄跟女朋友分手了,师兄女友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没有房子的他。

我男友的室友也跟相恋2、3年的女友分手了,原因还是房子,钱!

他们已经要准备结婚了,他女友在老家工作,结婚后打算过来上海。她要求在上海买房,他现在的经济状况买不了,于是吵吵吵,吵到分,分了,分了,就这么分了,就因为房子,钱!房子!听说那位博士兄弟天天喝酒,夜里还忍不住流泪。

我是女生,我能理解女生和女生家长。家长都希望自己女儿嫁个条件好些的,女儿就可以少吃点苦少受点累。

我也曾经因为我男友现在经济条件不好,狠狠的大哭过一场:为什么别的女孩子嫁人了,有浪漫的婚礼,有钻戒,有房子有车子。 而我们,要想办婚礼都得去四方借钱? 更别想啥房子车子了,为什么?

我觉得委屈,我不比别的女生差,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样?!!

我男友心里也很难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十年寒窗,他从农村考上交大,读研,读博,在家乡他是学弟学妹的榜样,被当作天才一般,是家乡的骄傲。 在学校,他专心科研,认真刻苦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赞许。

可他却止不住我委屈的眼泪,物质上,他现在给不了什么,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觉得自己挺优秀,日子却过成这样。

学校的那些补助,只能基本保证自己温饱。今年我的生日礼物是条玫瑰金项链,我又开心又心疼,他为了给我礼物,省吃俭用存了好久。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7篇

最惨的是,你在承受着巨大压力艰难前行的时候,被伤了一刀:她离开了你。 大家都觉得博士毕业后有个光明的前途,是的,毕业后你被认为是香馍馍,说不定很容易娶个大美女。

但是,这几年的痛苦有多少人能熬过去?感情上的伤,被刀捅过的心,一辈子都有疤的。

我大概知道为什么几乎每年著名高校都有博士自杀的消息了,肯定不是因为哪个算法很难,推不出来,多是思想感情进了死胡同,被各方的郁闷压得受不了,解不开。

他们有着高智商,是某一科学领域的精英,但是情感上他们太需要支持,经不起太多的打击。其实我觉得他们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我们都知道需求金字塔: 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我发觉生理和社交需求,我们的辛苦的博士生们却比同一年龄的普通人有的少,少很多。

希望教育部的领导们在花时间想把那44个汉字写更好看的同时,也花点时间关心一下我们花了20年培养出来的博士们

他们不指望读博士生在生活上过的有多好,他们多是习惯了清贫的人,但希望生活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让他们分太多的心。

希望不要太经常捉襟见肘,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能给父母买点补品买两件衣服,在同学结婚送红包时不用老想着接下来几个月该如何节衣缩食…… 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或许,我们还有拿诺贝尔奖的可能。

最后,我还有些话对姐妹们说:现在社会都流行着“没房没车谁嫁你?”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随大流。 我曾经想过,在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不是名车——是一双紧握着你的手,陪你一起散步唠嗑的人。

在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留恋的是什么?当然不会是豪宅——是你爱的人!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他爱你,你爱他,你们性格适合,你知道不会变心,那么——嫁给他!

不管他有几间房,存了多少钱,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

相信我,你们会幸福一辈子的!

愿人人都有一颗宁静的心,愿明天更好……

网友评论: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8篇

我相信很多人毕业论文致谢里都会写感谢导师,写上导师和蔼可亲,在生活上学习上对自己诸多帮助云云,可是实际上呢,恐怕背地里把老师骂了无数遍了吧。不过,我很幸运,我家_老头儿_是个例外,我家老头真的是个特别特别好的老师。

我的导师是个佛系的_老头儿_。这个称呼是师姐传下来的,我入学时,老师已经61岁了,被学校返聘才得以收我做关门弟子,他老人家有点像倚天里的张三丰,是个学富五车的邋遢神仙,自己处于无欲无求的阶段,剩下的只有对学生的慈爱了。

刚入学,老头问我,你是打算发一篇大文章啊,还是打算以量取胜啊?我想都不用想就说靠量多吧。老头深表赞同,并给我找了个台阶下,我们花卉啊,比不了大宗作物,更比不了拟南芥啊,动物啊,要发高分文章比较有难度,那就多发几篇吧,哈哈哈哈。于是,我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我博士阶段的思路。围绕这个思路,老头把他能做的都做到了,从未因为实验经费而限制我的想象力,从未因版面费而限制我对期刊的选择。何时申请品种,何时申请专利,一步步都帮我做好规划。所以我读博,不是给老板打工,而是完完全全是为自己读的。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老人家身体力行,亲自帮我种花,这几年每次都是老头挖沟,我摆好种球,老头再埋起来,六十多岁的人了,一天帮我种好几亩地。

这几年老头儿最关心的事儿就是我这个关门弟子能不能顺顺利利毕业。最近论文送出去盲审,等好久没回来,回来后我第一时间告诉老头儿,老头第一时间回我_看看哪天答辩,周四行不行?我打电话约专家了行不行?_后来,老头跟我说_我当时算着都快一个月了,我心里想怎么这么慢,又不敢问你,你本来就着急,我问你你不就更着急啦。_我才知道,等待的这段日子,他跟我一样焦急。

感谢老头儿,我种花的好搭档,我最慈爱的导师!

写致谢信的博士 第9篇

近期,网络上一篇关于中国科学院博士的论文致谢火爆全网,其言辞之深切,感情之充沛,经历之苦难曲折,引发了网友的深切共鸣和点赞。    这就是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内容。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内容主要。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走出来,并且同命运抗中最后成功的故事。

他的论文在网上广泛的流传开来以后,无数网友阅读后不禁潸然泪下。他将自己过往20多年所经历的困苦磨难及其求学经历,用平淡的笔触,普普通通的语言描写出来,引发无数网友的共鸣。

黄国平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在12岁时他的母亲就离开了家,再也没回来过,父亲为了养活他,支撑起这个家也外出打工,后来因为交通事故而去世,那时的他仅仅17岁。再之后一直照顾她的外婆也因病去世,小小的少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没有了依靠失去了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人。在17岁的时候就已经尝过了人间的辛酸悲苦,感受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但是他没有被亲人离世的悲痛所打倒,仍旧刻苦的学习,从不放弃,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最终成功的考上大学,并且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了。

其实他的经历是很多中国从山村里出来的孩子的缩影,平平淡淡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艰辛和困苦所包含的绝望与心酸是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的。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要想的成才,所经历的苦难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他们要经历经济上的困窘,心灵上的煎熬,在校时的饭钱都要一般掰成两半花,饱受身体上的折磨。因此他们想要成才也更需要有坚忍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们前进努力。网友们也通过黄国平的经历联想到自己,这其中引发的情感共鸣也是极其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