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立方案(实用21篇)

投稿:小范

公司设立方案 第1篇

非池公司是由贵州黔创产业集团、联合其他股东共同成立的中型广告公司。内参与贵州大经济环境的开发建设,并作为一个广告及项目或产品的推广平台,开展企业CIS产业导入、企业V I、C I企划方案,使企业形象价值提升、做到企业形象最优化、企业利益增值最大化。

一、发起成立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由此,创造许多商机,目前十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由于市场的开放,市场激烈的竞争程度必将与日俱增,企业在发展决策、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以及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品牌的规划上愈来愈需要“外脑”的帮助,为广告公司的介入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广告也是未来十年内最有发展势头的十大行业之一。与其他行业相比,广告公司属于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因为广告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只不过是高智商的服务业,主要投资是开办时的前期投入,运作费用中最大的是办公场地租金、人员薪金、其次是宣传推广和业务应酬费用,在中国,广告业的税金并不高,营业税一般大约在8%左右。

对于广告策划及广告宣传而言,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运作才能通过企业宣传更快、更稳地实现增值。实现企业品牌效应,这也就是非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的目的所在。

非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整个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广告运作理念和业界经验。综合分析各个市场产品的优劣式,在对产品运营的广告策划及包装的附加值及由品牌效应所带来的收益率会有明显提升

二、公司成立支出

组建一个广告公司的支出包括原始支出及日常运营支出两个方面,原始支出需要从组建广告公司的启动资金中支出,而日常运营支出则需要广告公司从营业收入中支出,甚至前期的日常运营费用也要从启动资金中支出,但是能否管理好毛利润收入将直接决定广告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

1、启动基金

a.办公桌椅的购买,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的购买;

b.营业执照种类相关批文手续的办理;

c.团队组建。

2、日常运营费用支出

工资:一个正规的广告公司包括策划、设计、文案、业务员、财务、文员等等组成,在公司创始阶段,除发起人、财务、客户服务必不可少之外,策划、创意设计可以由同人担任。

非工资费用支出: 1、自有媒体/广告载体的成本性支出:广告的制作,宣传资料的印刷,以及其他媒介载体的开发与运作,营业额中的主要成本部份,通常会占营业总额35%~65%。

客户服务支出:主要指为客户进行服务时的所有开支,包括差旅费、招待费、调研费及其他无法向客户收取的费用,所有这些应该控制在营业额收入的3%~5%。

3、场地/设备费

除去房屋租金(因黔创公司自有办公场地),电费、机器设备折旧费、邮资、电话费、信息处理加工费、办公用品、购买设备零部件等等,通常要占到毛收入2%~3%。

4、公司开支

公司开展各种活动的开支,比如庆功活动、团队福利等。

以上数字仅仅起到参考指导的作用,具体各项花费所占的具体比例则可根据实际的经营方式及营利进行适当调整。

三、盈利模式

公司设立方案 第2篇

方案一:企业未作分立的税收计算:甲快递公司未测算税负影响,也未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收取的营业额未区分收派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根据财税[2013]106号第35条规定,“纳税人提供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税服务,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甲公司销项税为1000*11%(/1+11%)=万元。

方案二:企业进行分立的税收计算:甲公司将运输部门下所有资产、资金、技术、人员和管理等全部剥离,成立一家子公司。甲公司所有运输业务均由该子公司承担,甲公司按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率10%,同子公司结算。甲公司销项税1000*6%(/1+6%)=万元,进项税400*(1+10%)*11%(/1+11%)=万元。子公司销项税400*(1+10%)*11%(/1+11%)=万元。甲公司共缴纳增值税万元。因此,甲公司实现减少税负万元,减税效果明显。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知,营改增后,企业通过将涉及到差异化税率的业务整体分拆重组的方式,仍然可实现减税目的。例2:对在营改增前,兼有货物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已经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筹划的企业,利润分配向应缴纳营业税的技术服务等业务倾斜,以实现降低税负。营改增后,其当初的资产重组税收筹划是否继续有效?可通过图进行对照分析。A公司主要生产通信网络设备,并提供设备技术支撑服务。销售设备缴纳17%增值税,提供服务营改增前缴纳5%营业税,营改增后按现代服务业缴纳6%增值税。假设年销售收入1000(总价),其中设备销售收入A,技术服务收入1000-A,设备采购成本A(/1+10%)。营改增前,增值税销项税A*17%/(1+17%),增值税进项税A*17%(/1+10%)(1+17%),应交营业税(1000-A)*5%,应交增值税和营业税合计为。A的区间范围在0~1000,税费合计为50~。营改增后,增值税销项税A*17%(/1+17%)+(1000-A)*6%/(1+6%),进项税A*17%(/1+10%)(1+17%),应交增值税为。税费合计为。

二、企业重组合并的税收筹划

例3:继续承接例1

方案一所述,现甲公司因业务发展迅速,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业务效率,拟通过收购方式成立一家呼叫中心,解决客户下单、跟单查询、投诉处理等各项服务瓶颈问题。暂不考虑呼叫业务市场化运作。根据营改增相关政策,呼叫业务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增值税税率6%。因此,甲公司在应充分考虑营改增影响,在合并重组中开展相应税收筹划。方案一:甲公司暂未考虑呼叫业务市场化运作,仅作为公司成本中心,假设呼叫中心年服务费10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设备200万元。甲公司销项税1000*11%(/1+11%)=万元,进项税200*17%(/1+17%)=万元,甲公司应交增值税万元。

方案二:呼叫中心为独立运作的子公司,甲公司和呼叫中心为关联企业,按照成本加成法,核定10%利润率。甲公司销项税1000*11%(/1+11%)=万元,进项税100*(1+10%)*6%(/1+6%)=万元,应交增值税=万元。呼叫中心销项税100*(1+10%)*6%(/1+6%)=万元,进项税200*17%(/1+17%)=万元,应交增值税0,进项留抵金额万元。当期,甲公司和呼叫中心总体税负为万元,高于方案一。

公司设立方案 第3篇

亲爱的伙伴们:

你们辛苦了!这是公司成立贰周年对大家的第一声问候。是的,你们还活着,真的很庆幸我们在这个行业生存了下来。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用行动证明你们是当真无愧的勇者。

2011年是波澜起伏的一年。我想有两件事情对武汉本地企业几乎是个噩梦:一是国家行政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一是行业大鳄的强势进入 。政策调控虽非良药却属猛药,鉴于我国政策市场的客观性,宏观调控将会直接导致行业洗牌。行业大鳄挟资本、品牌的优势也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并最终实现利益重新分配。前者直接将蛋糕缩小,后者继续抢食蛋糕。坦率讲,这两件事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改变武汉的行业姿态和市场格局,正是这种严峻的局面使部分人出现恐慌情绪,而这种恐慌的情绪经过媒体的炒作被无限放大变成对人无休无止的折磨。正因如此我想有必要与大家谈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及判断。市场有它独自的客观性及修复能力。两件事情虽都出人意料但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投机心态和投机行为,这种投机心态和行为就以公司的形式实体存在。这种公司在市场好的时候就入市,市场不好时就溜之大吉。这种近利的投机行为没有对市场、公司进行可持续的投入和付出,政策调整或市场波动时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影响者。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公司关门本身并不是亏本导致破产,而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投机本能,适时出入不过是一个投机者正常的投机行为罢了,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兴衰的标志。

公司设立方案 第4篇

公司成立策划书方案

本商行成立目的:

推进xx品牌建设,拉动配套设备销售,维修,管理,促进本公司和配套厂家共同健康的发展,实现销售和品牌建设双赢。更好的服务与纸箱包装公司,和纸箱机械公司,为有志的,德才兼备,销售人员,提供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部门成立方案;

以入股的方式,安排工作人员两名,配置办公室一间,一名为文秘人员,详细记录本部门设备销售地址,电话,时间,以便定期回访,定期服务,便于管理,便于形成历史记录。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资料,和根据。入股额以小额为好,等额入股,如果能参与一线销售的,和无股份其他员工一样拿提成,如不能参与一线销售的,年底分红,股东参与重大事宜的决策,销售服务部的规章制度由股东们开会决定并形成制度。建议以两万元为基础股。本销售部除中高档印刷机本公司生产外,其他设备配件,均有本部门,定点在固定厂家定期购入。供应厂家必须安本销售部要求生产,否则定为伪约。入股年分红以存款利息为基本点,按年度总结为凭据分红。

销售部初期成立经王总批准,办事处有仓库和简易办公设备为基本条件,通过广告,和售后服务推广市场。以小投资稳发展为基础。

每个办事处有调试工一名,经理一名,要求;都具备初中以上学历,都会开车,品德端庄,有爱心有热情。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时培训,定期学习,定期公司开会。年终拿提成,平时定额工资。

随着xx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和认可,必将拉动xx印刷机和其他全国各地配套设备的销售,真正的成为,包装机械生产厂家,和使用厂家的`共同发展。

总之,本部以规章制度管理员工,为社会行内的发展提供动力,爱心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希望大家相信与我与公司。共创行业辉煌。本部门的成立一切制度的制定都要,谋求xx公司和市场销售的双赢。

公司设立方案 第5篇

公司班组建设方案

为了实现班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把班组建设成为团结一致、管理严格、技术精湛、作风严谨、工作细致、能打硬仗的战斗群众,按照公司双基管理要求逐步实施班组标准化建设。

第一部分:班组的定义及班组核心工作

一、何谓班组

班组是为实现既定的组织运行目标,由同工种或者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工种员工组成的独立小群体。它是位于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班组就如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细胞,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企业大政方针、战略规划的实现,均取决于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班组人员素质的高低显示着组织潜力的强弱。班组运转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二、班组长的地位和重要性

1、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在实际工作中,班组长要发挥三个重要作用:

(1)确保公司的决策有效执行。

(2)顺利实现上传下达。

(3)充当全方面的能手。

2、班组长的核心工作资料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长的主要

工作就是抓好班组管理和建设工作。班组建设的目标一方面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任务按质保量的完成;另一方面是带好队伍,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组氛围,打造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基层团队。相应地,班组管理和建设的核心资料包括以下三项:

(1)班组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基层,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用心进取,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前提。具体资料包括塑造既体现企业文化共性要求又具有班组特色的文化理念、围绕文化理念有序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等。

(2)班组机制建设:加强班组机制建设,建立完整的班组管理模式,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关键。具体资料包括完善基础管理制度、丰富业务管控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考核与激励等。

(3)班组潜力建设:加强团队成员的潜力建设,增强班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是提高班组执行力的基础。具体资料包括明确各层级员工的胜任潜力要求、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针对性的潜力培养与提升等。“以文化为动力,以机制为保障,以潜力为根本”是班组建设的秘诀。

第二部分:班组建设的主要资料

一、工作职责

总体要求:细化并确定班组成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和任务,包括班组所有的岗位。班组成员应人人熟知本岗位职责资料。同时保证各岗位工作职责之间没有重叠或断点,并且每项工作都能找到明确的职责人;岗位职责与分工既要体现出各自独立、彼此有分工,又要体现

出相互协作与支撑;班组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要体现流程的顺畅。

二、制度建设

总体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作到制度化、标准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定期检查、严格考核。

三、目标计划

按照公司或部门下到达本班组应担负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服务指标制定班组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有本班组月、周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未完成应有说明或分析。各项指标应全面完成,证实指标完成的数据、记录完备;统计计算过程清晰,有核算依据,且核算各项目标的资料原始记录齐全。

四、记录管理

本班每项记录均有填写与管理的要求,均有专人负责管理,有班组记录管理分工一览表。人人参与记录管理,

人人清楚每项记录的填写和管理要求,按要求对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记录贴合规定要求。

五、区域管理

有公司或部门确定的本班组管辖的设备范围或工作范围清单,无漏项,清单应具体到管辖的区域、设备、标识等。按清单,对本班设备(或工作)进行管理分工,包括设备的巡检巡视、维修维护、缺陷管理、档案资料记录等,制定设备管理标准和管理分工要求,有管理分工一览表。人人参与设备管理,贴合设备管理标准和管理分工要求。

六、风险辨别控制

全班成员人人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对照本班组全部的作业项目或工作项目对应的法规文件、管理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查找实际工作中有无不贴合之处,列入班组危险点清单;对照本班组每一项安全目标,查找影响目标实现的每一项活动或因素,确定活动或因素是否受控,对未受控的活动或因素,列入本班组危险点清单。对确定为重大和不可容许风险的危险点进行根源分析,有分析资料,并围绕本质化安全,制定消除危险源或隔离、降低风险的措施。对班组职责范围内有潜力落实的措施,纳入班组周、月工作计划并实施;对无潜力解决的提出控制措施或推荐,报公司安全委员会,记录齐全。

七、应急预案

对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的突发事件,制定本班组范围内的应急预案,有预案清单,纳入班组标准化文件管理。对本班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记录齐全。

八、班务管理

班组管理分工明确,各项民主管理、班务管理项目分工到人,人人熟知本人负责的管理事项,落实有效。

有班组考评、考核、奖惩、先进评选等规定,包括考核指标、考核资料、考核方法、公开的要求等,有执行结果的记录,贴合公司对班组公开的要求。

有人员出勤状况记录,记录齐全,与实际相符

九、岗位技能班组成员按公司岗位培训资料,抽测考核及格率

(80分及格)到达80%。班组人员对本班组应担负的各项生产、安全、经营、服务指标和完成值清楚,会按要求统计计算。

清楚本班组全部作业项目并掌握其管理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资料。清楚班组每一作业项目和工作项目相关的法规、标准、制度、规范、文件等;熟悉本班每一作业项目的管理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对应的记录资料。清楚本班已辨识的每一个危险点及控制状况。掌握应急预案资料,清楚公司OSH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运转过程。有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资料和记录齐全,现场随机调考已完成的计划资料,验证培训有效。

十、7S管理

班组全面推行了7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人人掌握7S含义和要求,有推行7S的具体措施,措施实施有效,管理分工到人,无死角。制订持续工作现场、办公室等7S效果的规定,将7S资料标准化、习惯化。

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礼貌生产;

切实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重要环节,做到电脑设备、宣传品、卡类、票据等物资摆放整洁、有序、合理,减少取得有用物品的时间,防止物品丢失,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到处都干净整洁,员工情绪舒畅.

十一、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从长远来看,影响一个现代企业竞争成败的

最重要因素就是质量,确保质量就成为班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班组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料是透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善确保班组的质量指标的实现。质量管理的思想、原理、知识和方法,应当渗透到班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十二、工作检查

制定班组工作的检查规定,每月对本班各项管理规定、标准化作业文件的执行状况和班组管理分工的落实状况进行检查,有检查人和《问题发现和改善记录》。

按照评审中发现《问题发现和改善记录》之外的问题、《危险点清单》之外的危险点的数量和程度,评价班组的标准化工作成效。十三、手册管理

编制覆盖本班组要求的《标准化管理手册》,手册应至少包含各种目录清单和分工表等,体现本班组人、事、物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手册编印简洁、系统、全面,有创新,受控管理,随工作、设备

要求等变化及时更新。透过系统的汇编,发现缺少的以及不规范的制度,进而进行业务管理制度的整理;完整的制度汇编手册能够帮忙员工很快的了解业务操作规范等制度信息,指导员工更好的工作。

十四、学习创新

在标准化建设中,结合本班组特点,对本班标准化建设资料有扩展、有创新。

本班扩展和创新的标准化项目,构成了标准化的具体标准,有效果。人人都有改善本班组标准化建设的推荐或创新点。

对鼓励个人提出改善推荐和创新的组织形式和激励方式上有创新,有效果。

凝练每个人的愿景,构成班组群众愿景,并达成共识。

人人参与QC小组活动,年初有课题注册、年底有成果发布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推荐和技术革新活动.

十五、文化管理

班组文化墙就是各班组开辟的展示自己独特文化的区域。在工作场所设置背景贴板,将有关班组文化建设的相关图片或文章加以粘贴进行展示。文化墙的资料一般分为多个板块,既能够展示团队风采,记录员工的成长;也能够是学习园地,分享学习心得;还能够是近期工作重点、业务竞赛活动通报等。

十六、团队活动

团队建设活动是借助各种各样的群众活动形式,透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娱乐、沟通协作,实现班组成员和谐共处、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专项技能的目的。团队建设活动包括兴趣爱好活动和团体训练活动两种主要形式。具体状况可根据班组实际组织进行。十七、考核评比

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严格执行班组绩效考评,同时体现班组

考评结果与班组成员之间的直接关系,即班组考评结果作为员工月度绩效依据,提升班组成员的群众职责感和荣誉感。

第三部分班组建设推进方案

一、班组建设推进阶段

第一阶段:4月1日至5月30日,动员及调研阶段。

1、成立公司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分工明确,阶段督导。

2、组织班组长到总公司及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班组建设的优秀成果及管理经验。

3、将班组建设总体方案发放至班组,广泛征求基层班组的意见和推荐,愿景和要求,并进行汇总整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出适合公司基层班组建设的基础框架,在框架基础上确定本年度班组建设的主要资料。

第二阶段:6月1日至8月31日,标准制定阶段。

1、以调研构成的班组建设框架为基础,制定班组建设的实施细则。分项、分组制定相关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班组管理制度名录、以及各种班组建设表格。

2、制定《基层班组建设手册》,具体资料可参考《7S标准化班组建设手册》并充分结合公司的实际状况。

3、以班组为单位,以岗位为主体,对涉及本班组、本岗位的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进行辨识,摘录相关制度中与本岗位工作相关资料,构成完整有效的岗位操作流程和标准,最终构成班组本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

第三阶段:9月1日至10月31日,组织实施阶段。

1、将初步构成的班组建设规范化标准发放至班组,全面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

2、成立班组标准化建设监督检查小组,对各部门班组建设推进状况进行督导、检查。

3、广泛征集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推荐,汇总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和方案,进一步优化班组建设资料和形式,构成相对完善、细化、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班组建设标准。

4、建立班组建设考核评比标准,为年终班组建设总结评比做准备。

第四阶段:11月1日至12月31日,考核评比阶段。

依据班组建设考评标准,对各部门班组建设状况进行检查评比,构成本年度班组建设的总结分析报告,体现班组建设中的优秀成果,找出班组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下一阶段班组建设的改善措施和年度目标。

二、班组建设注意的几项问题

1、职能部门发挥作用

班组建设是公司基础管理持续改善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要有职能部门牵头主抓,其他部门全力配合,要有足够的人员做保证。避免班组建设构成职能部门喊口号,所有工作下移的局面。几年公司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薪酬体系改革,班组建设,各部门工作压力较大,在推进过程中要思考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财力保障

公司对班组建设的投入不足,班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在预算严格控制下,各部门忽略了班组硬件投入的资金需求。班组标准化建设,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基本投入和改造。公司应拿出专项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为班组建设带给财力支持。

3、统一标准,避免形式

班组建设倡导个性,但要基于统一的基础标准。因此,在班组建设中,必须要全公司一盘棋,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实施,统一考核。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的局面。基层班组最需要的是本公司规定他按照什么标准、什么样的要求去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是实际操作的指导。公司要明确班组建设作为年度的工作重点,生产职能部门就要负起职责,落到实处,不要仅仅局限与参观、培训、挂几个条幅,喊几个口号,要给基层班组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操作指导。

4、总结分析,持续改善

班组建设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晴雨表。每个时期会有不同的重点工作。班组建设是持续改善的过程,需要公司长期去关注,去研究,去确定不同时期班组建设的目标和标准。

第四部分:班组建设的具体工作

结合班组建设的主要资料,针对不同的项目,初步确定以下工作:

一、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班组岗位职责制,明确工作分工和班组日常管理分工,班组岗位职责明示上墙。

二、制度建设

1、建立班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等。绩效考核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保证绩效管理以标准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避免考核流于形式,以个人意志为主。

2、制定作业标准,以现场管理为主要资料,制定作业标准、控制指标及劳动定额。

3、建立班组消耗台账,与部门预算分解有机结合。

三、目标计划

1、根据公司每月计划安排,确定部门月度安全、生产计划目标,制定部门及班组工作完成进度图表并上墙。

2、指标资料要与班组考核有机结合,如各车间运行可设定倒料、装卸、倒运、延时等;生产可设定包装量、下料、组装、破损率、抽检合格率等。

四、记录管理

1、制定《班组记录分工明细表》,实现班组各项记录专人负责管理。

2、制定记录填写与管理要求和班组自查管理办法,确保记录贴合规定要求。

3、制定班组各种记录存档要求。将部门各项记录汇编、整理成册,统一进行要求,明确时间及分工,以便于部门管理。

五、区域管理

1、细化职责区域,职责到人,挂牌管理,建立管理分工一览表。

2、制定设备、标识、安全设施及消防设施清单,对其进行编号,实行部门及班组分级管理。

3、建立相关的维护、检修等记录台帐,明确负责人。

六、风险辨别与应急预案

1、制定安全隐患图表并上墙,各班组将发现的隐患和整改结果及时填报,以便提示有关人员做好防范,对结果要有追溯。

2、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职责人。

3、制定本班组范围内的应急预案,有预案清单,纳入班组标准化文件管理。

七、班务管理

1、建立人员出勤状况记录,记录齐全,与实际相符。

2、班组管理分工明确,各项民主管理、班务管理项目分工到人,

人人熟知本人负责的管理事项,落实有效。

3、有班组考评、考核、奖惩、先进评选等规定,包括考核指标、

考核资料、考核方法、公开的要求等。

4、制定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落实班组轮班例会制度。

八、岗位技能

1、班组成员按公司岗位培训资料,培训状况与员工绩效有机结合。

2、清楚本班组全部作业项目并掌握其管理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指

导书资料。

3、熟悉本班每一作业项目的管理标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对

应的记录资料。

4、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熟练掌握本班组各岗位的技能,全面了

解本班组的作业要求,从而到达对各项作业的统筹安排。

5、有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资料和记录齐全,现场随机

调考已完成的计划资料,生产部验证培训存档有效。

九、7S管理

1、制订持续工作现场、办公室等7S效果的规定,将7S内

容标准化、习惯化,做到电脑设备、宣传品、卡类、票据等物资摆放整洁、有序、合理,减少取得有用物品的时间,防止物品丢失,提高工作效率。

2、制定《劳务作业标准》,全面提升现场管理,减少洒落和

污染。

3、制定原材料及成品库区规划和,做到现场清洁、帐卡物一致。

十、质量管理

1、建立部门质量管控标准及评比办法。

2、建立质量三级管理即班组自查,班组互查,专人抽查的机制。

3、建立班组质量管理流动红旗,此项工作作为班组文化墙资料。

4、制定质量评比奖罚机制。

十一、工作检查

1、制定班组工作的检查规定,每月对本班各项管理规定、标

准化作业文件的执行状况和班组管理分工的落实状况进行检查,有检查人和《问题发现和改善记录》。

2、明确检查人、检查资料、相关要求及职责,检查结果要及时

通告,要有持续性。

十二、手册管理

编制覆盖本标准要求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十三、学习创新

1、成立QC小组,将年初部门大的、本年度可实施的技改项目定为QC课题。

2、广泛开展征集合理化推荐的活动,由专人负责,对员工提出的推荐要及时回复,以便提高用心性。

3、实行工作法命名制,即员工提出的优秀工作法,以员工名字确定,员工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要注明参与人,以此来鼓励员工创新和参与管理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十四、文化管理

1、建立班组文化墙。

向班组全体成员征集班组口号、标识,能够透过公开

投票、评选的方式最终确定。

3、建立红旗班组奖励机制。

(1)月终考评中每评比一项第一,即可得一面红旗。

(2)季终、年终获得红旗数量最多的班组即为优秀班组,对其

进行奖励。

十六、团队活动

1、班组开展互助互济及困难走访活动,有记录。

2、班组能够自主创新活动开展的形式。并将活动开展状况记录

下来。用心总结活动开展模式,并参与各类评比活动。

3、创新活动:

设定本班组的创新提案目标和计划。创新主题尽量与

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提升相关。重视班组内部的创新

提案,鼓励所有员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优化创新

提案,提升班组提案的转化率,并用心实施他人的创

新提案。踊跃参与公司的创新活动评选。

4、学习活动: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并

将读书心得整理出来,参与公司的活动评选。此外,

班组还能够举办学习互动会,鼓励员工共同讨论工作

中遇见的问题,并分享经验。

5、争当班组内训师活动:鼓励员工在提升自身业务潜力的同

时,帮忙班组其他成员成长。必须业务水平以上的员工可

以对班组其他员工作业务培训,资料能够为业务知识、案

例以及相关经验总结。优秀的内训师能够参与公司的活动

评选。

6、团队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十七、考核评比

1、进一步细化班组量化考核方案。

2、班组考评结果作为员工月度绩效依据,提升班组成员

的群众职责感和荣誉感。

3、利用PDCA管理循环开展工作,对于评比长期落后的

班组,制定提升目标和计划,鼓励班组成员在各项工

作中到达以计划、执行、检查、实施循环为基础,不

断循环上升,不断改善的效果。

公司设立方案 第6篇

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实现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为根本点。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的不公正,法治权威将无法维系,人权将难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承担着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责任。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首先应当强化科学执法、民主执法、依法执法理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用公正执法,保障公平与正义;用严格执法,促进依法办案;用权威执法,增强人民群众的信赖。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坚持用法律、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检察权行使,防止执法随意性,要自觉树立“监督别人首要接受监督”的观念,从自身做起,认真解决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等问题,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必须以树立正确执法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必须满腔热忱地对待群众的诉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打击、保护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监督制约和配合的有机统一,以程序规范保证司法公正;坚持办案力度、质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统一,增强法律监督的实效。

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我们应当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检察工作的主题和总体要求,明确执法方向,全面履行检察职责,维护公平正义;二是坚持和完善决定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规则、程序,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三是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制度,重点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行执法监察工作机制,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四是深入学习检察业务理论,用个项理论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时刻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自己的准则。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整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我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规范司法行为个人心得(二)

规范司法行为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特别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新变化,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基层检察院处在法律监督的前沿阵地,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有的基层检察院一些干警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依然存,对上级检察院有关规范执法的要求和部署落实不到位,规范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方式简单粗糙,违法违纪办案现象屡禁不止,干警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给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带领了不良影响。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要充分认识规范司法行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新期盼,做好以下工作,不断规范司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切实加强学习教育

二、不断深化检务公开

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不断丰富检务公开的内容、拓展检务公开范围、创新检务公开形式,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进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开展检务公开;通过“检察开放日”、法律“六进”等活动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切实加强派驻检察室建设,着力推动检力下沉,使检察工作更贴近社区,贴近基层、贴近企业,为检务公开搭建新的平台。与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社区等单位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到乡镇、社区、企业等开展接访、法律咨询等活动。与相关单位建立检察工作联系点,聘请联络员不断拓宽检务公开渠道。从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责划分、办案期限、工作流程、工作重点到检察机关开展的重大活动,办理的典型案例、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特别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等,不断丰富检务公开的内容。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

注重抓好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刑事诉讼规则和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的学习培训和贯彻执行,采取网络培训,派业务骨干到高校学习,邀请大学教授为干警授课,到先进发达地区检察院学习交流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的理论水平。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坚持“传、帮、带”和“练、学、赛、用”相结合,采取模拟检委会、刑检沙龙等形式开展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干警业务能力。紧紧抓住了规范执法这个根本,坚持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执法办案与保障人权并重。 要以成立案件管理室(中心)为契机,统一案件进出口,强化办案流程监控等。 进一步完善执法规范体系,使干警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不断提高。

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要围绕规范司法行为不断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队伍、业务、政务、党务和事务“五位一体”管理机制,推动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建立干部执法业绩档案、廉政档案和文材档案“三个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干部招录、培养、遴选和提拔工作机制,促进勤政廉政建设;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制度》、《侦查监督不捕说理制度》、《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工作规则》、《自侦案件提前介入工作规则》、《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侦防一体化机制》、《自侦部门分片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侦查监督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工作规则》、《关于办理刑事和解案件的实施细则》、《关于依法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实施细则》、《刑事检察部门捕诉衔接、联动交叉办案机制》、《刑检工作分片对口强社会管理职能机制实施方案》、《民事行政检察办案规则》、《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社区矫正检察分片包干工作制度》等涉及立案、侦查、公诉、民行监督、执行监督等各执法环节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全体检察干警的司法行为。

五、强化内外监督制约

通过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了内部执法监督,坚持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不断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严格落实办案安全责任,有效杜绝违法违纪案件发生。一是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廉政签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设廉政读书角和文化长廊、与家属共建八小时以外监督岗等方式,积极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以案件管理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案件的流程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管理、监督、参谋、咨询、服务等功能,认真搞好案件统计和动态分析,为上级和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三是在案件量大的基层检察院,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基层检察院应成立未成年人公诉科和未成年人侦查监督科,进一步细化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同时强化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促进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四是完善监察室建设,许多基层检察院没有监察室机构,其职责又纪检组代为行使,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强化内部执法执纪监督。形式多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检察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不断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制定和完善检察信息、调研奖惩制度,创办检察内刊,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免费赠阅,为推动检务公开不断提供新的平台和载体,促进队伍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规范司法行为个人心得(三)

各省、自治区检察院纷纷要求全体检察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最高检的部署上来,在抓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要深刻认识深化司法规范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坚决纠正自身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抓紧抓好。

就全面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提出,要严格行使法律监督权,推进严格司法;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司法行为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管理;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要以推进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强调,云南检察机关要坚持眼睛向内,正视自身存在的司法行为不规范问题,围绕重点部门和环节,从自身司法办案和履行监督责任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强化哪个环节,扎扎实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公司设立方案 第7篇

XXXXXX租赁公司

组建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对我公司国有资产租赁等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保护XX公司合法权益。决定组建成立XXXXXX租赁XX有限职责公司,具体方案如下:

一、公司名称和性质

XXXXXX租赁XX有限职责公司(以下简称“租赁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一人有限职责公司。租赁公司严格按《公司法》规范成立和运作。

二、组建原则、方式和基本程序

(一)组建原则

1.事企分开。租赁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不承担事业单位职能。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相关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租赁公司依照《公司法》对原承担相关职责的部门逐步进行规范,逐步建立起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提高竞争潜力。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租赁公司

以资产租赁和运营为主要经营手段,精干主业,分离辅业,提高综合实力。

5.稳步实施。租赁公司的组建和结构调整,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逐步推进,稳步实施,保证队伍稳定和正常经营。

(二)组建方式

租赁公司在原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办公室基础上组建,成立公司筹建办公室,遗留问题逐步清理,妥善处理。有关财务关系的划转,由XX公司计财科等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三)组建基本程序

组建方案论证→资产划授权或划拨→报批手续→创立大会→登记注册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XXXX作为出资人,成立XXXX国有资产租赁管理领导小组,对划转到租赁公司经营的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职权是:

1、与租赁公司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书;

2、审定租赁公司重大决策方案;

3、审定租赁公司国有资产租赁的重大事项,如超过万元以上的租赁管理项目;

4、对租赁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监督;

5、决定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董事会

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租赁公司不设股东会,由XX公司授权租赁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租赁公司设立董事会,成员5名。董事会设立董事长1名。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董事会主要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

(三)监事会

租赁公司设立监事会,成员5名,其中4名由XX公司委派,1名为租赁公司的职工代表。董事、租赁公司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监事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监事会主要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租赁公司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四)总经理

租赁公司设经理1名,副经理1名,由董事会聘任,XX公司按干部管理程序考核。

(五)部门设置

租赁公司根据发展和需要,内设若干职能部门:综合办公室、项目开发部和财务管理部,以利于租赁公司的经营运作及日常管理和协调,职能部门的设立和撒销需经租赁公司董事会批准。

四、公司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和法定住所

(一)注册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暂定为人民币万元。

(二)经营范围

从事XXXX授权的林地、住宅、商铺、鱼塘的等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代表XXXX开展资产租赁管理业务及其衍生产业的开发,其中包括房产租赁、设备租赁、物业管理、市场经营管理、会议会展服务;代理和发布国内各类广告。

(三)法定住所

公司法定住所:待定

五、公司的宗旨、目标和主要职责

(一)宗旨

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创新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对XXXX授权的经营性资产及富余资产中的租赁管理业务进行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阳光操作,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增加XX公司第三产业收入,为富民强场作出贡献!

(二)目标

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持续企业稳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长期目标:坚持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壮大XX公司第三产业,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包装,加大对附属产业的开发,包括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户外广告服务等,打造商业街、林下生态旅游度假村、仓储物流等品牌项目,透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主要职责

1、租赁公司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统一经营和管理XX公司授权的租赁经营性资产,并向XX公司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职责。

2、同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经营业绩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实施效能监督,保护XX公司的合法权益。

3、透过租金、红利、股息以及其他利润分配方式收取国有资产收益,管理XX公司直接拥有的企业股权。

六、人事管理

1、租赁公司工作人员能够为XX公司事业编制,也能够是外聘人员。

2、在租赁公司工作的XX公司编内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由XX公司研究决定。

3、租赁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由租赁公司确定并支付。

公司设立方案 第8篇

新公司组建方案

xxx有限职责公司组建方案为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构建企业利益的共同体,新的有限职责公司严格按“公司法”规定组建。

一、新公司组建的可行性1、政策支持。中央和省市都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市x局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公司未来的发展。

2、公司有一个团结协作、锐意改革的领导群众,有一支热爱公司、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大家透过改制,对入股组建新公司有强烈的愿望并充满期盼。

3、有原公司的场地、物资基础及无形资产。

4、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一批商品供销的专业人才以及原已拥有的市场占有率。

二、新公司组建形式及股本设置1、新公司名称为:xxx有限(职责)公司法定注册地址:xx市xx路xx号2、公司主营农业机械及其配件、旅游服务、农贸市场、物业租赁及管理,兼营五金机电、建材及农业新产品的开发。

3、公司总股本设置为人民币xx万元,全部为内部经营者员工股,按照“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原则,其中:董事会成员持股51%,其他股东持股49%,每股股金为一元,每x万股以上成为一份股权。要求董事长持股不少于xx%,其他董事持股合计不少于xx%,一般股东持股额不高于49%,若少于49%,则由董事会成员认缴。

三、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26lt;公司法%26gt;规定确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一)公司股东会1、公司组建方式:采用发起人募集方式。发起人的范围:凡已办理身份转换,未办理内退、协保的xx公司职工均有资格成为发起人。以谁募集的股份最多,则由谁牵头。

2、发起人能够是个人,也能够是多人委托的代理人,如果多人群众发起,每一发起人最多不能超过x名员工。公司员工委托他人发起,每人只能委托一次。

3、允许多起发起人内部竞争。每一发起人(含群众发起代理人)首募资金务必到达总股本的xx%,即xx万元,取得资格,并在组建阶段的限时内向局党组报名,经改制领导小组审查资格后,交纳五万元保证金到市xx局。中途无故退出或作弊违规者,扣罚保证金。

4、取得资格的发起人在公司贴合股_件的员工内组织募集,限按每人x万元,已参与或委托参与发起人的员工不能再募。

最后以募集人数、资金最高量者(人数、资金分别按xx%、xx%计算总分)成为正式发起人。该团组人员所募资金转入股金,参募员工成为预股东。未能竞争成发起人的保证金及所募资金全部退还。

所有人员可向正式发起人申请重新参股,直至股东人数满额为止。

5、发起人一经确定,市局和公司改制领导小组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用心支持发起人的工作。发起人(或发起代理人)自动进入公司董事、董事长的候选作文人。

6、股东人数: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有限职责公司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规定,结合新公司的实际状况,确定公司股东人数为49人,超过49人则采取委托入股的办法(委托入股按《xx公司委托入股办法》执行)。

7、发起人确定公司股东人选后,股东补齐股本金,召开首届股东大会,讨论透过董事会选举办法。

(二)董事会的选举办法新公司依法设立董事会,由董事xx人组成,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1、董事条件(1)能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2)为人正派,事业心、职责心较强;具有必须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潜力;在公司以外不经营与公司相同类型的业务。

(3)董事会组成应充分体现团队整体优势,应思考个人综合素质及文化、年龄、事业、经验等多种因素。

(4)身体健康。

2、确定董事候选人股东按统一格式提出书面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交足xx万元保证金的均可作为董事候选人。

3、选举办法(1)董事候选人发表竞争演讲,解答股东关心的问题。

(2)由股东无记名投票产生。

(3)采取1股1票的表决形式,不准委托投票。

(4)董事按得票多少依次当选。若出现票数相等,则在票数相等人员中进行补选。

(5)选票选举董事,人数超过x人的视为无效票。

(三)新公司首届董事会董事长选举办法董事会设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1、董事长条件(1)宏观决策潜力和领导指挥潜力较强,具有控制复杂局面、驾驭风险的潜力。

(2)政策素质高、政策性强。

(3)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

(4)在股东、董事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亲和力。

(5)社会资源比较充足,组织、协调潜力强。

(6)身体健康。

2、董事长人数新公司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x人,在x名董事内产生。

3、确定董事长候选人发起人自动进入董事长、副董事长候选人。

在董事中如有二人推荐,可在董事中增补董事长、副董事长候选人x人,再在董事中选举产生事长一人、副董事长x人。

(四)按公司章程选举监事x名组成监事会,由董事会提出候选人xDxx名,在新公司全体股东员工中选举产生。监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

监事条件:

除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外,其他股东、职工均可参选监事。

(五)新公司经理层的产生新公司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x人、财务总监1人,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根据公司规模较小,董事长可兼任总经理。

(六)新公司入选股东,当选董事、董事长的确定新公司入选股东、当选董事、董事长、副董事长,在董事长、副董事长选举结果公布后两个工作日内务必确定是否出任股东、董事、董事长、副董事长,不愿出任者能够退还保证金。

两个工作日后,各项保证金自动转为股本金,并按董事、董事长应到位的股本金补足。当股东入股资金达不到注册资本时,差额部分由董事会成员出资补足。

四、股权管理1、入股起始时间:年月日至月日止。

2、股本金的筹集:股东务必以现金作为首付股本金。在入股起始时间限时到位,超过规定 时间即视为自动放弃入股资格。股金交足后,由新公司登记注册,同时出具股权证书。一经入股,股东在本企业服务期间不能退股,脱离企业的股东能够按公司章程规定,在内部转让、保留或继承等方式处置其所持有的股权。

3、企业经营管理者脱离企业时,经离任审计确定不再对企业经营承担经济职责,一年后才能够不同方式处置其持有的股权。对企业损失负有个职责的,应以其所持股权抵扣赔偿。

4、员工调整劳动关系的补偿金以资产方式支付直接转为股权或债权的,其超过x万元部分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按政策暂予缓征。待变现后再行征收。

五、新公司的发展规划xxx有限职责公司继续坚持为xxx服务的方向。利用原有的无形资产及销售网络优势,开展以xx经营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务。盘活存量资产,开发xxx、xx、xxx游等经营项目。

1、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物流顺畅。

2、实行灵活机动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企业产权与经营权分离,内部实行层层竞聘,各级负责人能上能下,推行全员招聘上岗的用工制度。

3、建立具有良好激励效应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按岗位拿工资,按绩效得奖金,按资本分红利”的新分配方式。

4、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财务制度。实施各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办法。

5、抓住发展机遇,拓展创收渠道,发挥员工潜能,增添企业活力,3D5年打个翻身仗。

公司设立方案 第9篇

一、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

档案的管理模式受制于档案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档案工作指的应该是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建设工作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其管理体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体制,一是档案业务部门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两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探讨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要从上述两个层面上运作。 集团公司是一个建立健全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战略联盟组织。有若干个被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的具有层次性稳定的企业组成。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国有控股企业,还有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参股的民营企业。各企业间所有制形式、管理形态、经营模式、产业规模也不尽相同,再采用过去“大一统”式的以行政隶属关系而确定的档案管理体制,一定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要求,各子公司不仅难以接受,还有可能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宏观上要树立管理模式多元化的观念,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档案管理模式,对子公司档案业务部门要放权,给予自主的管理权。放权不是丧权,放权是以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对国家、社会与集团公司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不失控为界。集团公司要强调档案管理体制的宏观性,在管理时以引导、服务、咨询为主,旨在推动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依法自主运行。

具体做法:一是推行国家、地方档案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集团公司内的档案法规和制度。二是在集团公司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统一领导”指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对全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宏观领导。“分级集中”指以法人为单位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形式多样”指“集中统一”管理的形式要多样化。由于法人单位的所有制、规模、管理形态及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设置自己的档案编制,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授权的档案管理机构实行全宗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三是成立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委员会,由档案工作委员会向全集团公司提供档案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隶属于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

在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下,建立健全档案业务部门的微观体制。过去由于公司所有制形式的单一,各档案业务部门只是个体大小的差异,没有质的差别,形成了一种宏观不宏观、微观不微观的管理模式,各档案机构很少探讨适合自身的档案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各子公司的企业形态的变化,要引导各档案部门创新各自档案工作的体制,以适应企业的需要。档案微观管理创新要以满足企业自身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的要求为限,防止由于档案工作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经济利益,而意识不到在企业长远利益中的作用而忽视档案工作的现象发生。

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一旦确定之后,需进一步建立推动管理体制运行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首先从宏观层面上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作为国家、地方档案法律、法规在集团公司执行的推动者,公司档案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者,要在公司档案系统建立法制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下靠传统的文件式、指令式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管理形态多样化的众多子公司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只能以法归档、以法管档。在集团公司这种混合性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子公司并存下,推动公司档案工作运行的主要手段,是执法建章――执行国家、地方档案行政法,建立公司系统档案规章制度。

具体做法:贯章贯法――档案法规是约束档案业务部门和档案业务人员在档案工作中的自由行为,是强制性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原则。需要有一个宣传贯彻的程序,要经过由认识――理解――执行的认知过程。通过贯章贯法使集团公司档案系统工作在同一个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平台上操作,实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质的统一。 执法检查――档案法规强制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执法检查。执法检查要程序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其重点:一是加强对国家、社会和公司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监控,二是各子公司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落实,三是对具备委托功能档案馆的控制,确保档案委托业务良性发展。

指导服务――由于档案工作最终落脚点在档案业务的具体工作部门,是各子公司的企业行为。公司档案主管部门不宜对具体业务插手过深,要通过提供法规服务、标准服务、中介服务、教育服务、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指导各子公司档案工作。中介服务指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在公司内部搭建档案委托业务平台,为不便设置档案管理机构的子公司提供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场所。从宏观上把公司档案工作引导到依法自主、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上来。

三、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之后,档案管理模式也基本成型,即集团公司档案管理系统与集团公司档案管理业务部门两个层面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系统层面是档案业务部门管理层面的系统领导者、业务指导者、执行监督者。主要从事集团公司档案管理的政策研究、发展战略研究、业务建设研究。不从事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即不从事档案的实物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档案系统管理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由工作委员会具体落实档案管理职能,工作委员会类似协会性组织,接受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的领导,但不占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不受机构限制的影响。档案业务部门指档案实物管理者,即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是平等的,不受馆藏多少与级别高低的影响,各自在集团公司档案主管部门监督下独立自主、依法有效地开展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业务工作部门在档案工作中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档案工作部门要对本企业档案实物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出现,传统的归档范围无法全面涵盖企业所产生的新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便于对新型档案研究、收集、加工整理。同时,也有效防止档案分散管理所造成的档案管理上的空白和失散。所以要强调统一集中管理模式,以利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有效克服各自为政的混乱归档现象。

开办委托管理业务的档案业务部门,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要强调全宗名下的“集中统一”,要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系并非表面上把一个单位的全部档案集中在一起,保管在一处库房里,而是质的统一,要具有委托单位的档案管理个性,目的在于委托企业档案的有效利用。

总之,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模式是“大放小集”。集团化大公司,不仅规模大,而且子公司众多,性质各异,区域分散,采用“大放”的方法,适应公司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抓住灵魂、提纲挈领。“小集”是以子公司为单位实行集中管理,从档案源头上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强化档案管理的责任,便于档案的收集与利用。

四、集团公司的档案委托管理

集团公司的“总部+附属企业”模式,给予了各子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各子公司会按照自己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将档案管理工作按照传统惯例提交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又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解决集团内庞大的档案管理业务。为解决这一矛盾,集团公司可在集团内培育发展一至若干个具有档案委托管理功能的档案管理机构,为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机构的子公司提供优质档案委托管理服务。

档案委托管理是将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工作委托具备相应功能的档案馆管理,受托档案馆从委托企业的归档材料收集开始直到调阅利用、鉴定注销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受托档案馆成为委托企业的编外档案管理机构,委托企业是受托档案馆的业主,二者之间是一种商业关系,受合同的制约。它优越于目前通行的档案寄存模式。档案寄存模式是企业的归档材料经过企业加工为档案成品后,寄存于其他档案馆。它与委托管理质的差别在于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档案业务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公司设立方案 第10篇

关于组建的方案

一、组建的目的

二、组建公司思路

1、公司名称:(暂定名称,以工商注册为准)。

2、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

3、股权结构:某某某合资,其中某某某占51%股权,占

某某某49%股权。

4、出资方式:某某某以现金方式出资;某某某以现金加资产方式出资,

5、经营范围:建筑装饰工程,室内装潢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培训,培训,销售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卫生洁具、陶瓷制品、工艺礼品、日用百货。

三、公司组织形式

经营层。经营层由总经理、设计总监组成。总经理由某某提名,设计总监由某某提名,

办事机构。拟设三组一室,即方案组,施工图组,效果图组,综合室。

四、经营发展方向及目标

发展方向:透过媒体宣传、口碑相传、企业形象设计、小区推广、家具展览会等方式迅速树立并提高本公司在太原装饰行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更快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目标:

五、工作安排

v一w成立公司筹备组

1、筹备组的主要任务:

①召开参控股企业及预备会,达成投资共识;

②组织填报《产业发展合作意向表》;

③落实注册资金;

④讨论、起草并透过公司《章程》;

⑤办理相关资产的评估和公司登记手续;

⑥落实成立各项准备工作;

⑦挂牌仪式及公司运行;

v二w召开经理层工作会

1、确定公司经营管理方略;

2、制订企业规章;

3、落实组成人员分工及职责;

4、召开部门主管会,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装饰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办理营业执照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有行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具体步骤是:

(1)持有关证件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开业登记申请表;

(2)持开业登记申请表到省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并加盖公章,同时领取申报资质等级证书表格;

(3)持盖章后的开业登记申请表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公司设立方案 第1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集团公司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加快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司、**公司于金日正式创建成立了。我们和你们一样,倍感心潮澎湃、欢欣鼓舞。在此,我代表参加创立大会的各兄弟单位,对**公司、**公司的创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贵单位全体职工坚持 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干事创业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把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作为推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腾飞的历史机遇,务实拼搏,团结进取,为新公司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集团公司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全面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公司、**公司的创立,标志着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公司会继续发扬与时俱进、永攀新高、永争一流的精神,使公司步入一个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天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加强协作,认真学习你们的好经验,借鉴你们的好做法,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干事创业拓新路,增强实力谱新篇,为集团公司实现“五年百亿”的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矿区做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最后,祝**公司、**公司兴旺昌盛,祥瑞冲九宵、财路达五洲。

祝各位领导、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公司设立方案 第12篇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发展演艺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城乡演出市场潜力巨大,演艺业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发展最迅速、普及率最高、对相关下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核心产业之一。

社会精神消费支出日益增长是演艺业振兴繁荣的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内各种庆典、商业宣传、大型会务活动急需要一个能有一定规模,气氛更加浓厚,有一定文化档次的宣传载体,我们设想在衡东成立首家演艺公司正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运作思路,在衡东及周边县区乃至省内外成为文艺跟商业搭台的名牌演艺公司,从而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文化生活,拉动精神文化消费市场。

一、服务项目

公司是一家集酒吧演艺文化,组织策划制作、庆典活动、各类文艺演出、模特表演、会展服务、舞台搭建、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专业性品牌机构。与国内省市各文艺团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可策划开展大型开业庆典、剪彩、揭幕、揭牌、奠基仪式,及楼宇开盘、颁奖仪式、周年庆典晚会、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展览展示会等。并可为多台颁奖晚会提供礼仪服务,以及为历界车展、房展等各类展会提供展览展示服务及文艺节目演出。

节目内容包括专业模特、主持人、歌手、地方特色方言戏剧小品、多种风情舞蹈、打击乐、电声乐队、军乐民乐演奏、滑稽演员、魔术、杂技、化妆师、彩绘师;并可代邀名人等。

二、人员组成(参照)

三、运作方式

公司成立后,须有固定的办公制作场地,固定的演出娱乐场所及设备仓库,成为做大做强、走向辉煌的一个基地。公司须从县内挑选几名实力文艺人士(歌手、主持人等)成为公司长期签约的艺人,另外可以在省市艺术学校中培养一批如模特、舞蹈演员作为专业演出团队。同时根据对方的活动规模预算等,可以外调具影响力节目(如歌舞、小品等)活跃气氛,进一步扩大影响。

四、设备及预算

1、舞台(可拆卸,流动演出舞台,可下乡演出)

2、灯光系列: 聚光灯 电脑摇头灯 追光灯 烟雾效果机 雪花效果机 泡泡效果机

3、乐器系列: 专业音响 线阵列音箱 声艺调音台 舒尔无线MIC YAMAHA效果器 dbx均衡器 dbx激励器等

4、会议设备: 鹅颈 同声传译话筒 译员耳机 红外线发射机 红外接收机 红外辐射板 红外应用模块等

5、视频设备: 摄像机、非编系统、投影机 LED 等离子 舒尔无线MIC YAMAHA效果器 dbx均衡器 dbx激励器等

6、充汽模型、空飘系列: 升空汽球、升空飞艇、升空热气球、放飞小气球、特别缏扎造型汽球、行走卡通公仔、落地大气球、充气拱门、充气帐蓬、充气灯笼柱、充气盘龙柱、充气和平柱。

四、公司名称设想:“恒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我公司致力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品牌的营销,推广,代言及活动录制等工作。为寻求文化与市场经济结合发展的道路,打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在相互发展,互惠互利,诚信合作的基础上,公司面向社会各企业及文化传媒同行,提供一流的演艺文化服务,共同搭建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多样化宣传平台。

公司设立方案 第13篇

一、法治与司法公正的内涵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理论界对法治的理论研究颇多。一般认为法治应具有如下内涵:①有普遍的法律;②法律为公众知晓;③法律可预期;④法律明确;⑤法律无内在矛盾;⑥法律可循;⑦法律稳定;⑧法律高于政府;⑨司法具有权威;⑩司法公正。从此内涵来看,法治应是指一种社会秩序状态。在这种秩序下,社会秩序由法律创设,创设该秩序的法律具有普遍性、公众知晓、可预期、明确性、无内在矛盾、可循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主体(包括政府、社团、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服从法律所创设的秩序,并以法律作为其行为的最高准则。即法治就是一种社会各主体自觉服从法律所创设的秩序,并以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社会秩序状态。司法之于法治的作用,在于对法律的公正性、各主体是否遵守法律秩序作出评判,并对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作出必要的制裁。司法对法律公正性的评判,目的在于促进法律秩序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旨在促进各主体对法律秩序的遵守,防止法律秩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重蹈人治的覆辙。归根结底,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公正即“公平正直”、“公平正义”。司法公正作为公正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对司法行为是否“公平正直”,司法结果、司法过程是否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评价。从法律评价角度看,司法公正与否主要有两项标准:一是程序合法;二是实体上适用法律正确。符合这两项标准,则作为个案的司法过程就是公正的。

总的来说,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程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从这个意义来说,司法公正是法治的根本保障和核心内容。正如培根所指出的,“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公正的司法不仅在于能够惩恶扬善,化解纠纷,同时也是对人们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教化,是对经济活动当事人的诚信合法交易进行规制。而司法的不公正。枉法裁判,不仅侵害了涉案当事人合法权益,使他们产生对法律和规则的怀疑,同时也会影响民众对法律的遵守和对法治的信仰,导致民众规则意识的淡漠和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的滋生,最终会损害法治的存在基础。

二、当前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目前各界对司法是否公正评价不佳。法学界普遍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公正现象,其中尤以人情风的滋长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最为突出”。群众对法院更有“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等说法。虽然法学界、群众的说法均对司法不公正的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但是客观地说,在个别案件中司法不公的现象的确存在。司法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问题,也有体制制度的问题。人的问题即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廉洁自律及公正执法程度如何;体制问题即造成司法不公的制度上的缺陷。笔者认为,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主要还是体制上的问题。在审判过程中,因为某个审判人员的原因出现了司法不公的现象,从形式上是个别审判人员业务不精、廉洁自律和公正执法性不够。但从实质上看,这正好反映了我们司法上相关制度的缺陷,让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人员进人了审判队伍,没有为审判人员的公正审判创造良好环境,没有对审判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是立法方面存在问题。法院的职能是适用法律,只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正确地适用了法律,同时并不违反程序法上的规定,应当说个案是公正的。但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在法无明文规定或法律的规定滞后于经济发展时,即使法院严格适用有关法律,同样会产生司法公正被质疑的情况。

1.立法体制方面。我国立法体制实行的是人大立法制,即由人大代表参与立法。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大多数人大代表并不精通法律。而法律又是有独立理论体系、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的行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把立法这一高度抽象、技术性极强、字字关系重大的活动交由人大代表来完成,以体现我国立法的人民性,的确让各位人大代表勉为其难了。

2.立法体系方面。上述人大立法体制的存在形成了中国当代特色的法律体系,即法律与司法解释并存的现状。一般来说,司法解释能紧贴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法律语言规范性、逻辑严密性和易于操作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立法上的一些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司法解释就是审判人员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效力还要高于法律。但从国家制度的角度看,最高审判机关毕竟不是立法机关,其对法律的适用解释应仅是权宣之计。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角度看,没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较为先进的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是不行的,我国的现行立法体系还有待完善。

其次是司法方面存在问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司法独立缺乏,司法权威得不到体现。具体表现在:

1.机构设置方面。从目前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来看,人民法院的设置与行政区划相一致。法院的人事任免由地方决定,法院的经费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担,法院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在这种机构设置和体制下,司法独立缺乏基本的前提条件,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也无法树立高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司法权威。这也是司法上地方保护主义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根本原因。

2.审委会制度方面。审判实践中,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各庭提请审委会审定的案件,由审委会研究决定案件的审理结果。从审委会的组成来看,一般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庭室的负责人组成。客观地说,从其组成人员业务素质来看,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主要是负责行政事务,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参与案件的直接审理,同时此庭庭长对彼庭的业务也并不一定精通;从审委会对案件的审定过程来看,审委会成员事先并不介入案件的调查审理过程,只是在召开审委会时,由主办人汇报案情及不同的意见,由审委会当场审定。故不论从业务专长还是对案件的认识过程来说,审委会的最终结论并不一定是最佳结论。

3.审判制度中的核心——合议制度方面。审判中,我国案件决议制度以合议制为原则,以独任制为例外。不可否认,合议制对于防止审判人员的偏私,形成较为公正的结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也有其不足之处。合议制下,案件的审理结果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然当审理意见出现分歧时,多数人的意见是否一定是公正的,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措施。实践中,多数审判人员恶意串通,排斥少数正确意见的现象在个别案件中仍然存在。另外,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在一些中级和基层法院,合议制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很多应由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往往由某个主办人审理并草拟合议笔录,其他人签字了事,使合议制流于形式,这说明合议制和基层审判实践还存在一些脱节的地方。

三、保障司法公正的建议

司法公正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一方面,司法公正真正能够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使其对经由正当途径获取的财富产生合理的预期,全社会的公正观念亦得以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司法公正真正能够维护民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能通过司法得到有效救济。综上,要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完善立法,不断提升立法质量。完善的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是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基础,也是确立司法权威,发挥司法对法治保障作用的重要前提。笔者以为,首先应制定完善的立法规划,确立机制,及时收集法律空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或者明显滞后实际的法律法规,予以补充、协调或者修改,保障法律体系的完整和相关立法的完善。其次,应完善立法审议前的论证和征求意见工作机制,使相关立法建议得到专家的论证,并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充分征求意见。同时加大人大代表中法律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比例,保障立法过程能充分吸收相关立法建议,立法草案能够得到充分、客观的讨论和论证。最后,为了对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纠纷予以及时调整,针对成文法的滞后性特点,笔者认为应推行案例指导制度,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基本原则对法律空白进行填补,并确立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例对下级法院的指导作用,使案例指导成为立法的有益补充,确保纠纷能得到公正、及时的化解。

二是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真正确立司法权威。司法最必要的就是独立,是不受干扰地实现法律。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都必须依赖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条件,司法公正是司法独立的目的。从内涵看,司法独立不仅仅是审判独立,它包含一系列关于法官任命方法、法官任期安全、法官薪金标准以及其他服务条件的规则,这些规则旨在保障法官个人免于外部压力,独立于除法律权威以外的一切权威。全面确立司法独立,从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来看,第一是要完善体制,使司法机关在人事、经费等方面与地方相分离。具体来说,应改变目前人民法院的设置与行政区划相一致,法院的人事任免完全由地方决定,法院的经费完全由地方政府提供的状况,实行人员、经费等问题法院系统的垂直管理,从制度上防止地方对司法的不当干预。第二是要继续司法机关内部改革。“公正与效率”是司法不变的主题。司法机关内部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当务之急应解决的主要是合议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首先应确立合议庭的独立审判地位,案件的判处应由合议庭独立讨论决定,取消审委会对重大案件的判决权;其次应细化和完善合议庭评议案件规则,科学确定合议庭的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每个合议庭成员的意见都能得到独立的发表,防止合议庭成员的不当串通和不能独立、公正发表意见的情形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法院的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执行的独立性,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的权威。也只有确立了司法的独立与权威,法治社会才能得以最终确立。

公司设立方案 第14篇

从到,我们武汉卜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回想起来感触尤深。

20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寥寥数人,公司的初期发展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经过杨总的努力拼搏和公司全体的同事的共同努力,一起加班加点,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工程。虽然有点累,但是却非常充实,有一种创业的责任感和由衷的自豪感,特别是感到企业的带头人既有谋略又有眼光,而且身先士卒、平易近人,为自己能工作在这样的环境和人员周围而庆幸。

过去的五年中卜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服务了国家机关、军队、武警、公安、交通、金融、教育、卫生、科研、环艺,餐饮娱乐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过去的五年是卜凡逐步转换经营机制,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卜凡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向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进步的五年。

如今,我们作为卜凡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用心去呵护和关爱卜凡。工作中大家应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工作,来约束自己,一心一意为公司谋发展、献力量。

“专业产品,专心服务,专注集成”,全力推进卜凡公司的和谐与稳定平衡发展,是我们锲而不舍的追求,更是我们永葆领先的根基。展望未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相信充满希望的艰辛不再是一种苦涩,我们体味更多的会是富有挑战的甜美。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拼搏,为实现武汉卜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做强做大的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努力奋斗!

公司设立方案 第15篇

物业公司的组建方案及管理办法 根据公司建设开发项目的总体发展规划,经公司研究决定,拟组建物业管理公司,现拟定组建方案及管理办法如下:

一、组建物业公司的目的:

1、遵循“以人为本,以客为先”的管理理念和诚信、周到、全程、真情演绎“精心管理,全心呵护”的服务理念。以“为客户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满足和超越社会、客户对物业管理不断再增长的需求”为企业使命,形成“团结、务实、严谨、高效”的企业作风。

2、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精业务、肯奉献、高素质、服务优的物业管理队伍。树立八个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创优意识。具备八心:安心、事业心、责任心、诚心、细心、信心、耐心、爱心。制定设备、设施养护计划,使物业“保值”、“增值”。根据物业项目的设备、设施来制定不同阶段的养护计划,结合设备、设施特性,以日常养护为基础,维护好所有的设备、设施,确保日常的正常运转。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主交流活动,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围绕业主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具有特色的开发公司企业文化和 物业管理的新理念,增进与业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赢得业主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组建物业公司的思路

(一)、组建前准备

1、拟定物业公司名称

2、拟定注册资本

3、股权结构及出资方式

4、拟定经营范围

(二)、物业管理公司的组建条件

1、企业名称的确定;

2、企业住所;

3、法定代表人;

4、注册资本;

5、公司章程;

6、公司从业人员。

(三)、物业公司的设立程序

在组建条件具备以后,申请物业管理公司的发起人或发起单位写出申请设立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报告,连同相关申请资料送交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批。收到核发的批准文件后,再按有关规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即可对外营业,并按规定在30日内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办资质备案和资质等级证书,还要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手续。

(四)、物业企业资质申报

在取得企业营业执照后,按照规定申报企业资质,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等级

1) 资质一级企业:注册资本500 万元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30 人,

企业经理取得_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80%以上的部门经理、管理员取得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两种类型以上的物业;管理各类物业的建筑面积分别占规定计算基数的百分比之和不低于100%;20%以上的管理项目获得_授予的“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称号;具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维修基金管理与使用制度。

2) 资质二级企业:注册资本300 万元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0 人,企业经理取得_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60%以上的部门经理、管理员取得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两种类型以上的物业;管理各类物业的建筑面积分别占计算基数的百分比之和不低于100%;10%以上的管理项目获得_授予的“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称号,10%以上的管理项目获得省级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称号;具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维修基金管理与使用制度。

3) 资质三级企业: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8人,经理取得_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50%以上的部门经理、管现员取得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有委托的物业管理项目:具有比较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维修基金管理和使用制度。

三、物业公司的组织形式

(一)、公司构架:

(二)、人员编制

总经理:人

财务部:人

物业管理部: 人

工程管理部: 人

安全保卫部: 人

环境清洁部: 人

(三)、职责、服务内容与工作程序:

物业管理部:

1、职责:

◇为物业管理和服务配套配置适合的人力资源 ◇负责日常办公行政事务

◇管理物业档案和业主资料档案

◇接受和处理业主报修、投诉、委托服务事宜 ◇协调各部门日常运作

◇检查服务质量,对不合格服务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负责日常物业管理费用收取

2、服务内容: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接受业主报修、投诉、热线服务

◇根据业主需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指令和协调各部门为业主提供服务

◇按档案资料管理要求,建立物业档案和业主档案◇按内部管理要求,做好物业管理日常行政、后勤工作◇按培训计划,组织和落实培训事宜,并记录考察结果◇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回访工作

◇按服务质量评定要求和不合格服务控制,做好服务质量控制工作

◇按财务制度,做好管理费收缴和日常费用开支工作

公司设立方案 第16篇

一、公司经营现状

截止到 年*月末,总资产*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万元,应收账款*万元,存货账面价值*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应付款*万元;目前库存产品*吨,其中可直接销售产品*吨,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公司仅依靠销售库存产品的收入来维持日常支出,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将面临无法支付和缴纳职工工资及社保统筹的问题。

(二)缺少本年度秋季原料收购资金。如继续采用先赊购农户的马铃薯,产品变现后在逐步支付原料款的方式进行加工生产。

(三)缺少基地支撑,原料没有保障。***公司缺少稳定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大部分原料是从农户手中收购,收购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收购数量不稳定、品种杂乱、缺少适宜加工的***。原料基地无法支撑企业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工业化生产需求,未能充分实现***公司龙头企业价值。

(四)生产设备设施陈旧。生产线及配套设备已经超期服役,前期建设的**储存库自动化储存设备已不能使用,后期建设的储存库保温性能达不到标准,需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保温改造。

(五)人员较多,人力成本过高。一是原有的一些生产项目无法继续维持经营,职工闲置,冗员严重;二是目前的***加工生产期只有4-5个月,职工放假时间过长,未能创造效益;三是停产期仍需要给职工发放基本工资和承担“五险一金”费用。人力成本费用过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超出企业承受能力。

(六)生产用水严重污染。受****厂长期倾倒动物血污、油脂、粪便、内脏残屑以及城市生活污水车常年在公司周围偷偷排放的影响,公司地下水污染严重,异味大,菌数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与产品质量指标。

三、指导思想

以集团公司调研组《***公司股份合作、挂债重组方式操作意见》为指导,以《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为依据,以股权多元化为方向,坚持依法合规,积极稳妥,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引入社会资本与职工自愿入股的方式组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的新股份制公司。同时,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障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四、具体推进措施

本方案充分考虑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利益,认真听取全体职工意见与意愿编制完成,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由***公司主导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式改革。原企业资产及负债仍然挂账在***公司,新组建的股份公司作为承包主体,对***公司优良资产进行承包。

(二)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改革方案与职工分流安置方案。***集团公司一行到***公司调研企业情况,听取了***公司经营情况汇报与改革建议,并与班子成员、环节干部及职工代表开展座谈,编写《***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报告》以及《***公司股份合作、挂债重组方式操作意见》。***公司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向职工通报了改革的相关情况,班子成员分组与职工座谈,充分听取职工对公司改革、全员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分流安置办法、职工入股成立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咨询相关政策,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制定《***公司股份合作、挂债重组实施方案(草案)》、《***公司职工分流方案(草案)》。近期,***将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公司股份合作、挂债重组实施方案》、《***公司职工分流方案》,推进改革工作。

(三)解除职工劳动合同与分流安置。

1、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职工分流方案》经职代会通过后,将进行全员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办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职工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同时计算每位职工的补偿金数额,并发放经济补偿金。

2、分流安置。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自主选择安置方向。一是有意愿到新公司工作的职工,可向新公司提出申请,双方互相选择;二是不愿留任的职工可自由选择就业;三是有意愿到新公司工作的,本人提出申请,***公司负责协商,征求职工安置意向后,统筹安排工作。

(四)组建新公司。***公司通过引进***集团公司、自然人以及有意愿、有能力、有技术的原企业职工参股,组建新的混合所有股份制公司,新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承包***公司的经营权,并交纳承包费及相应税费。***公司授权新公司使用其品牌、现有销售渠道等一切有利资源。

(五)确定发起人。新公司采取竞聘的方式推选发起人,***公司设定出资能力、行业经验、经营能力等报名条件,报名结束后,组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由候选发起人现场演讲竞聘,向所有参股方和全体职工描述公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经营预期、职工薪酬待遇、股东分红政策等,演讲结束后由全体职工投票选举确定发起人,其所承诺列入公司章程。

(六)确定新公司组织架构。新公司成立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发起人提名,股东推选,监事由***公司、入股人员推选组成,管理层由董事会聘任。

(七)确定职工入股人数和出资金额。职工自愿入股,不做硬性规定,如果入股职工超过《公司法》规定人数,***公司组织入股员工推举股东代表,由股东代表代持股份。

(八)确定股份构成,签订协议。***公司积极协调股东代表确定各方持股比例,签订协议。发起人所持现金股份至少占新公司股份34%以上。

(九)注册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用实物(原料)实缴1000万元。

(十)拟定公司章程。新公司全体股东就公司经营范围、股权管理、股权分配、董事会职责、权限,总经理职责、权限等等进行协商,拟定公司章程,由股东会表决通过。

(十一)签订承包经营权合同。***公司拟定承包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及具体实施细则,并与新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承包合同,确定承包费用。

(十二)新公司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新公司注册成立后,***公司积协调新公司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十三)清产核资。由***公司与新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对***公司现有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报工业公司备案,双方确认签字后移交给承包方。

(十四)成立***公司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公司全部资产的监督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指导。为切实抓好***公司改革工作,成立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按照集团深化改革工作总体要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对公司深化改革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认真履责、严肃纪律。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履行改革程序。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与员工的根本利益,保证企业和谐稳定。

六、本方案经***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待报集团公司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

七、本方案未尽事宜另行研究,解释权属***公司。

公司设立方案 第17篇

大家好!

盼望已久的延长分行今天正式开业了!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洋君房地产管理层和行政部,向为筹备延长分行辛勤工作的经理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参加延长分行开业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最忠心的感谢!公务员之家

延长分行的成功 组建和正式运营,是团队精神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跨越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延长分行肩负着为周边地区的产业提供优质和优良服务,实现公司的稳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使命,作为创业团队,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公司领导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不负众望,充分整合利用市场的优良资源,加强管理,全力呵护和改善服务品质、提高服务信誉;努力发挥聪明才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同心同德,不辱使命,为共同发展而奋斗 !

我们豪情满怀,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新生的延长路分行,共同创造和享用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公司设立方案 第18篇

”指导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同志为_的_,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人民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人民法官的头脑,保证人民法院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要密切联系法院队伍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教育广大法官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防止西方法治理念的负面影响,清除极左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在思想上真正搞清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

从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来看,还存在一些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司法为民的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较为严重。少数司法人员以管人者自居,“以法治民”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在司法过程中要求服务对象为司法活动种种条件,满足司法机关和人员的工作需求,一味服务对象的对其服从服务,造成了司法活动中主仆地位颠倒。二是司法效率不高,审判质量较差。少数审判人员不负责任,办事拖拉,造成少数案件久拖不决,久执不结,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有的审判人员不注重学习,专业素质较差,导致案件经常出现差错。三是服务大局意识不强,办案的社会效果不够好。有的办案人员就案办案,或偏离了法治的轨道,或忽视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考虑群众的诉求,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办案社会效果不佳。四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的执法观,损害了法制的统一。由于司法机关现行的人、财、物管理体制受制于地方,有的司法机关往往以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重,在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中争取管辖权,对一些执法难度大、无经济利益的案件又相互推诿,或者为“保护”本地企业及本系统部门不顾司法公正,偏袒一方当事人。五是执法不廉、司法不公的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对当事人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不同,但根源还是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科学的执法观,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司法人员的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产生混乱,执法工作出现偏差,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司法实践、推动司法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作用,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工夫,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使广大法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紧密联系“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实际,牢牢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要紧密联系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际,确保人民法院改革向纵深推进,突破长期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的体制、机制性束缚和保障性困扰;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表达的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维护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具体而言,我们在司法活动中要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对人民法院最根本的要求。党的_“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赋予了司法机关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最高人民法院在*年就明确“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把公正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首要

价值目标。对此,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法官革命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障公正司法的各种有效的监督防范机制。切实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管理,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和执法检查,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公开审判力度,不断完善司法公开的内容,丰富司法公开的手段和形式,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公开促公正。

二是要坚持为民司法。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去年,根据_的指示,人民法院确立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由此可见,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要切实加强广大法官的思想教育,解决“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慎用权力,心系群众,把司法岗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司法活动作为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司法领域的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参与诉讼中遇到的困难和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认真落实各种司法便民、利民、护民措施,实行网上立案、上门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开庭、司法救助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方便群众诉讼。要贯彻群众路线,实行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真正做到“人民司法,司法为民”。

三是要坚持高效司法。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上,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效率上。“迟到的正义也是不正义”。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判效率低,办案周期长。有的官司虽然打赢了,但由于拖的时间太长,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已无法弥补。因此,提高司法效率是当前审判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要积极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高效快捷的审判运行机制。加强案件审限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案件在审限内的结案速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建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缩短办案周期。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审判工作,逐步实现网上立案、网上审案、网上批案,提高办案效率。

公司设立方案 第19篇

公司组建方案

一、组建目的

1、依托集团公司开发房地产的优势,增加产业构成和发展的多元化;

2、延长公司产业链,加强产品的附加值和深加工层次,提高经济效益。

二、组建原则

1、门窗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分公司,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模式,实行独立核算,拥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权力;

2、集团公司有权对门窗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有权决定分公司规模的扩大、缩小及停产。

三、经营范围

铝塑门窗设计、制作、安装,以铝合金门窗为主公司组建方案

四、经营目标

1、严格贯彻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完成产值、利润、回款三大具体的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目标;

2、加强团队建设,组织安全、礼貌生产,完成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目标。

五、业务来源

1、门窗公司初期的业务来源于集团公司开发房地产所需的铝塑门窗,初期暂不开发外部市场,努力做好公司内部的门窗工程公司组建方案;

2、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逐步推进,稳步实施,保证安全生产,团队稳定,在立足于集团公司内部门窗工程业务之后,开发外部业务,提高公司产值,增加利润。

六、资金来源

1、生产门窗所需的设备购买资金由总公司投入,分公司按月向总公司支付设备折旧费,设备按五年进行折旧;

2、总公司按分公司全年计划产值带给流动资金,根据分公司实际工程进展状况分批投入,分公司按月向总公司支付利息,并在年终还清借支的流动资金公司组建方案。

七、费用预算

1、设备投入预算

1)铝合金门窗加工设备

名称型号数量单价(万元)

数显双头精密切割锯LJZ2X-500×44、5

重型自动排料调刀端面铣床LXDX-250*513、2

铝门窗单头组角机LMB-1、2

铝门窗角码自动切割锯LJJZ-50012、0

铝门窗钻孔仿形铣床LZ3F-290X10011、05

铝型材五金件冲床LY-1610、58

合计12、53

2)塑钢门窗加工设备

名称型号数量单价(万元)

铝塑型材双角锯LJZ2-450*370012、2

塑料门窗四位焊接机SHZ4-120*450013、8

铝塑型材V型切割锯LJV-6010、6

塑料型材玻璃压条锯SJB-180010、68

塑料型材双轴自动水槽铣床LXC01-210、85

塑料门窗数控角缝清理机SQJ-CNC-1、2

合计12、33

说明:以上设备配置方案由济南天幕机器有限公司制定

2、每个月基本预算

1)厂房租金:6元/m2*1000m2=6000元;

2)初期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人*3人=9000元;

3)设备折旧:10元/5/12=2000元;

合计:6000元+9000元+2000元=17000元

3、工程进展滚动预算

工程合同签订后,工厂开始采购材料,组织生产,由此产生的费用有原辅材料、低值易耗品、小型工具采购费用,门窗设计费,加工费,施工费,水电费等,600万元门窗工程预计投入流动资金200万元,按工程进展分批投入。

八、实施方案

1、门窗设计

门窗方案设计、预算、下料由总公司技术部负责,门窗公司全力配合,并向技术部支付设计费用。

2、门窗加工

1)门窗公司自行负责租凭厂房、采购设备,招聘生产管理人员、统计发货人员等;

2)设计部加工图纸、下料单下发后,门窗公司开始采购材料,联系加工队伍,外包加工。

3、工程施工

门窗公司自行招聘施工队伍负责工程的施工,招聘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管理,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

4、工程回款

项目经理按照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向甲方收取进度款,保证工程款的及时回收,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5、管理架构

管理人员根据工作的实际开展逐步招聘到位,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即不要出现因管理人员不足而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管理空白的现象,也不要出现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浪费的现象。

6、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赏罚措施

管理制度化,在工作中实行用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一方面本着人性化、可量化、实操性的原则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分工细化,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做到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健全,构成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以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设立方案 第20篇

11月,__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原则同意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是60年来_中央首次以_名义审查并原则同意司法改革事项,也是继党的_作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确定司法改革以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主、_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战略任务之后,首次作出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随即对司法改革进行分工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迅速跟进,分别出台《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司法改革纲要(-2013)》(下称“三五纲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检察改革-20__年工作规划》(下称“-20__年检察改革规划”),对未来若干年的司法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改革措施触及政法工作的体制性、保障性尤其是机制,部分改革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与前些年相比,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改革姿态由积极张扬转为保守低调,并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这一轮司法改革重在“机制改革”,但现有部分改革措施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改革政法经费保障机制等其实力度较大,直接涉及司法体制的转型。

一、综合性改革

(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体规划

《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紧抓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强调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力图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内容涵盖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大方面,具体包括完善民行案件执行体制,推进司法公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促进裁判统一,改革完善侦查监督、人大监督、党外人士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和管理制度等60项改革任务。

该意见是及今后一段时期司法改革的总纲,体现了中央对现阶段司法改革的整体考虑,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对推进司法改革的内在要求,标志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正式启动。这是_年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最广泛的一轮司法改革。目前,60项改革任务全部启动,其中,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完善司法公开、司法考试、人民陪审员制度,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建立党外人士行使民主监督司法职能的工作渠道和机制等17项任务已出台方案并有序推进,其他各项改革正按计划进行。该意见将司法改革提升到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政法事业发展的高度,体现了中央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具体推动司法改革的决心。因此,司法职权配置、政法经费保障等长期未能有效推进的领域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应正确把握“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改革取向,否则可能导致改革违背司法规律,减损本已低下的司法独立性程度,进而削弱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同时,对司法人民性的强调应立足于推进司法民主和建设服务型司法,从政治话语的圣坛走向司法改革的实践,应以建立完善现代司法制度为主要导向,避免进一步的司法政治化。

(二)改革和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

加强政法经费保障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法经费保障将由先前地方财政承担、“分灶吃饭、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体制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并建立分类保障政策和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政法经费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分日常运行公用和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分办公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人员经费、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公基础设施建设及维修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由中央、省级和同级财政分区域按责任负担。中西部困难地区的人员经费可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基层机构、维稳任务重的地区和经济困难地区的地市级机构,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公用费用和业务装备费用的比例,同时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可由中央、省级和同级政府财政分区域比例负担。,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论证,改革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中央和省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大幅增加,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收支明脱暗挂”等现象有所减少,《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及财政部、各省级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目前,政法经费保障问题基本解决,政法机关如何管理、运用经费从而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和权威,成为评估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

政法经费保障的加强,对促进司法建设,突破改革瓶颈,解决原有政法经费保障体制下的司法地方化、政法经费不足及不均衡、“收支两条线”执行不

到位、部分机关选择性办案甚至以案牟利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改革还可能引出司法机关纵向管理的新模式。但期待之中仍有忧虑。首先,改革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尽管中央和省级部门基本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但由于“分类负担”涉及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涉及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投入等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区别对待和总体平衡,如何落实具体方案,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完善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更成为紧迫任务。其次,当前的改革方案仍是阶段性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及司法的地方化并无根本变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有待更为彻底的改革。长远而言,应以促进司法权的统一、独立、公正行使为目标,在司法体制逐步改革的基础上,明确司法权属于中央事权,由中央统一安排人事并全额保障政法经费。当前,可考虑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试点改革,由中央和省级统一安排人事并全额保障政法经费,缓解较为严重的司法地方化问题。最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还需司法人事管理、设置跨区域司法机构等改革措施配套,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司法地方化,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权威。(三)铁路公检法系统转制

“企业办司法”不符合法治原则,铁路公检法系统转制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提出,改革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和企业管理公检法的体制,将其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但因各方利益牵制,这一改革到才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7月,铁路公安民警公务员过渡工作会议召开;9月,铁路公安机关转制人员考试结束,其身份由企业职工转为公务员。但机构、财政分离等转制工作尚处于筹备协调阶段,目前铁路公安机关的人、财、权尚无实质变化,且须经_和_共管的过渡期。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表示,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要求加强省级检察院对铁路检察工作的领导,做好改革过渡期的组织协调工作,但至今仍未出台铁路法检转制的具体安排。

铁路公检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建国初,鉴于铁路是国家大动脉、运输跨区域、社会治安不稳定等因素,我国模仿苏联建制设置了铁路公检法机关,管辖铁路沿线车、站、途中、铁路工厂、企业、铁路院校等发生的各类案件。长期以来,铁路公检法由于人事财务受控于铁路部门,存在较严重的部门保护主义和企业本位主义,涉铁案件中偏向铁路部门的司法不公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列车长黄建成将疑有精神病的民工曹大和捆绑致死只被判缓刑,16位公民联合上书_要求对铁路司法权进行违宪审查,集中反映了民众长期以来对铁路公检法的质疑。铁路公检法转制是理顺司法体制的重要改革,有助于化解铁路公检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造成的程序不公,消除司法企业化的弊端,促进司法统一,维护司法权威。

这项改革面临多重困难,尤其是复杂的利益调整。铁路公检法转制不仅涉及铁路部门和铁路公检法,还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利益调整。铁路部门是否愿意果断交出该项行使多年的权力、铁路公检法转制后保持原有建制还是将人员分流到地方公检法、经费开支如何与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相衔接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尽管大部分铁路公检法人员从企业职工转为公务员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地区转制后收入降低的情况也可能影响改制的顺利进行。复杂的利益调整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_、铁路部门等转制相关部门在披露改革方案及其进展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根源。铁路公检法转制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逐步推进。从铁路公安人事转制这个突破口出发,期望铁路法检在及时跟进,加快改革步伐,增强改革透明度。此外,同样掺杂部门利益的林业法院、农垦法院等,也应一律纳入国家司法体系,实现全面的司法“去企业化”。

(四)完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

政法队伍建设重基层、重中西部,如全国政法系统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公检法司“一把手”的首次轮训;国家司法考试继续适当放宽西部地区考试报名条件与合格分数线;新疆、等地试点单独组织在职法律职业人员国家司法统一考试。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也旨在化解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政法人才的断层问题。是改革试点的第二年,6月《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试点范围从14个中西部省区市扩展至除北京、天津和上海外的2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人数从上年5160人增至23068人,重点从部队退役士兵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毕业合格者将严格依据定向岗位和培养协议到基层政法机关工作。

这项改革通过政法干警的招录培养和定向输出,力图提升政法队伍素质,促进司法职业化。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与司法官的职业养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这项“带编入学、学成入职”同时解决工作和学历问题的改革成为突破这种双重困境的有益尝试,有利于部分化解当前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从退役士兵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还有利于缓解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退伍军人安置两大难题。但这项强调政治素质、培训期短、工具性强、不要求专业背景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否有效推进司法职业化,能否杜绝任何名义的改派、借调、抽调而将人才真正充实于欠发达地区,能否解决长期以来基层政法机关进人不规范问题,是否会加剧法科毕业生的就业难,是否会对既有国家司法统一考试制度造成冲击,特别是长远而言是否符合司法规律并有助于推进司法现代化进程,仍有待观察,但不必寄予过高期望。当前,该项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下一步改革应更多考虑吸收法治国家较为成熟的司法官职业养成经验,特别是建立从律师到司法官的司法职业转换机制和完善司法官遴选制度,并对法学教育改革进行长远规划,实现向法律职业教育的转型。(五)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_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该项政策,对一贯的“严打”政策进行纠偏。“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已成为近年来刑事司法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刑事和解制度的探索进入新阶段,少年司法制度进一步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实施,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和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出台《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有望于出台。该政策将在未来若干年的刑事司法改革中延续并可能上升为法律制度。

——探索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一直是近年来刑事司法改革的热点。地方司法机关早已开始探索。例如,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审结的孟广虎故意伤害案可视为国内辩诉交易及刑事和解第一案,《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出台,扬州市公检法司联合《关于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将刑事和解明确列为改革措施之一,各地司法机关也加大了对刑事和解的探索力度。例如,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首创的刑事和解“检调对接”机制在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推行,检察机关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将规定范围的刑事案件民事部分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可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不或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等刑事处理决定。但这些做法引来了一些质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刑事和解而轻判孟伟故意杀人一案,再次引发“花钱买刑”的激烈争议。尽管如此,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仍在继续并进入制度完善阶段。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关于规范刑事审判中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规定在自诉案件和侵犯个人权益的刑事案中,法院可在案犯与被害人达成谅解的前提下对案犯从轻或免予处罚。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也出台了类似规定。但目前各地的实践探索和制度规定仍有较大差异,可能产生一些“同案不同判”现象,增加社会对刑事和解的质疑。

刑事和解具有补偿被害人、促进犯罪人回归社会、恢复因犯罪而受损的社会关系、防止再次犯罪、促进案件审前分流、减少短期自由刑适用、降低司法成本并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但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法定原则,富人可以“花钱买刑”而穷人只能承受刑罚,这可能会放纵甚至激励富人犯罪,削弱刑罚的威慑力。此外,被害人谅解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可抵消刑罚,犯罪对社会公益的危害如何平衡;经济赔偿是否会成为被告人对被害人的“要挟”工具;重罪和死刑案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刑事和解扩大了司法自由裁量权而可能产生功能异化;实践探索的主体不一、标准各异、结果不同进而影响司法公平和公正等问题亦需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向是立足中国实际,借鉴比较法经验,尽快统一刑事和解规则,或至少先就刑事和解的原则、案件、条件、程序、对量刑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出台指导性意见。

——继续推进少年司法改革。自1984年首个少年刑事合议庭成立以来,少年法庭经历了从专门合议庭向专门审判庭、从刑庭向综合庭、从基层法院设置向部分中级法院也设置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圆桌审判、暂缓判决、轻微犯罪的非犯罪化裁定、监管令、社会调查报告、回访考察等独具特色的审判工作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建立25周年,在对以往改革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三五纲要”将“配合有关部门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明确其条件、期限、程序和法律后果”作为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贯彻“坚持、完善、改革、发展”的方针,从探索设立少年法院等方面强化少年司法改革。目前,全国共建立2219个少年法庭,31个省区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地方三级法院少年法庭组织机构基本形成。而上海、河北、重庆、宁波、四川、山东等地已先行展开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地方改革,如封存犯罪(刑事污点)记录、出具前科消灭证明书、作出消灭前科的裁定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社会效果。少年司法改革的深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对犯罪结构年轻化、低龄化、暴力化等日益严重的状况,有利于更好地矫正青少年犯罪、塑造温情的法院形象和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目前,少年司法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地方三级法院少年法庭的设置,探索建立少年法院,在《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基础上改革完善相应立法特别是合理确定受案范围,化解少年综合庭设置与审判组织专门化、法官综合素质有限的矛盾,在进一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和确定合理的少年犯年龄,并在兼顾各地特色的基础上统一、规范某些制度和做法。

其他司法机关也积极参与少年司法改革,如检察院建立专门机构,加强民行诉讼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查逮捕、审查等办案方式,加强对不捕、不诉未成年人的帮教和挽救工作。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也缘于检察机关的呼吁,上海市检察机关自以来试点的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污点限制公开制度为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把“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方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的工作机制”列为年度检察工作的主要安排。司法行政机关加大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援助力度等。但目前各政法机关的少年司法改革仍各自为政,下一步应以少年审判为核心,积极探索各机关少年司法改革措施的衔接机制。

此外,《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针对当前职务犯罪案件呈现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等轻刑适用率偏高的趋势,明确规定职务犯罪案件的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和运用。该意见兼具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

、落实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双重意义,有利于遏制法检机关在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认定和运用中的不当情形,统一地方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保证刑罚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六)规范涉法涉诉

是多年来各级党政部门面临的难题,司法机关亦不例外。以来,全国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问题进行多次集中处理,但效果欠佳。为此,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工作的意见》,以“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工作目标,提出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排查化解、规范工作流程、下移工作重心、落实司法救助、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责任查究,特别是建立涉法涉诉终结制、完善调解衔接,并规定中央派出巡回接访组、各级政法机关主要领导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网络受访等便民举措,强调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要求严肃处理非法上访牟利和教唆鼓动非正常上访行为,力图强化正常秩序和实现压力下移。

该意见是《条例》外关于涉法涉诉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上层的压力,强化基层责任,引导民众理性。但在矛盾多发、利益格局失衡、社会不公突出、纠纷预防和化解体系不完善、体制问题重重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压力不可能得到彻底改变。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官僚化、政治化等体制性弊端不除,司法缺乏公正、公信和权威,涉法涉诉问题就难以有效化解,该意见的效用相当有限,相关改革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压力下移还可能导致地方采取非常对策,如深圳市公检法司联合《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规定可对14种“非正常上访行为”处以行政拘留、劳动教养乃至刑事责任,明显越权。

作为吸纳不满和避免冲突升级的疏导机制,担负着特殊功能。中短期内应予改革完善,既保证民众更便利地通过实现正义,又较好地维护党政及司法权威。但鉴于与法治精神的背离,长远而言可考虑废除,或将其彻底改造为补救性的常规权利救济机制。当下应重点关注:切实保护人的合法权益;改变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完善工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和司法公正,从源头上减少的产生。中期的改革方向是逐步集中、整合资源,更有效地处理和疏导。具体方案为削弱政府各部门的功能,逐步过渡到由专门的部门处理事务,使发展为一种专门性纠纷处理机制,同时提升层级,逐步撤销国家机关各部门机构,县级仅保留局,进而设置中央、省、地(市)三级机构。长远的改革方案,可考虑借鉴瑞典等国的申诉专员制度,建立专门性处理机构,设中央和省两级申诉专员公署,实行两级申诉制度。英国衡平法院最初的功能有些类似于,旨在为不能通过常规途径救济的情形提供伸冤机会,后来逐渐发展为一套正式的司法程序,最终于19世纪实现与普通法院的合并。机构亦可逐步专业化,最终改造为准司法性申诉机构。此项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行政乃至政治改革,也需要司法、仲裁、调解、行政处理等常规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相配合。

二、法院改革

,法院贯彻《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集中针对法院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转变理念、改革制度并创新举措,出台了“三五纲要”,并通过优化审判和执行权配置、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司法公开、深化量刑程序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完善司法便民、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措施,着力推进法院改革。

(一)法院改革整体规划

底,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改革的十项任务:优化职权配置;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执行工作体制;加强法官职业保障;完善陪审员与法警制度;完善审判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这些任务贯彻中央精神,延续并深化了前一阶段的法院改革。《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法院改革的任务安排,要求各级法院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严格落实责任。

这些改革任务随后被纳入“三五纲要”。“三五纲要”的内容包括优化法院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加强法院经费保障和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五大方面,每一方面包含多项改革任务。“三五纲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五”、“二五”改革基础上,结合法院实际情况制定的今后五年法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法院改革工作的全面启动。作为“三五”的开局之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将司法改革列为/,!/工作重点。但与《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下称“二五纲要”)相比,“三五纲要”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二五纲要”以司法的专业化为方向,更着力追求司法的中立性、被动性、公开性、终局性和独立性;而“三五纲要”更强调司法的人民性,更强调满足民众的司法需求,更关注民众对法院工作的外在评价,党的领导、服务大局等政治性要求得到进一步强调和拔高。

(二)优化法院职权配置

合理配置司法职权涉及司法的体制、机制和程序改革,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主线之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既涉及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之间的职权配置,也涉及各司法机关内部的职权配置。前者旨在进一步完善各政法机关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和机制,这一轮改革将主要涉及侦查监督的改革完善,部分刑事案件侦查权从检察院转由公安机关或其他机关实施,看守所从公安机关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等。就法院而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量刑改革。“二五纲要”提出研究制定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健全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三五纲要”再次要求进行量刑程序改革,《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随后出台,120多家指定法院展开量刑规范化试点,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等相继启动量刑程序改革“计划外试点”。试点旨在保障司法公正,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量刑公正和均衡,减少“同罪不同罚”的情形,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实现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分离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而改革传统经验量刑法,建立一套“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科学规范的量刑方法涉及量刑改革的实体方面。此外,一些地方尝试的量刑答辩程序、量刑理由公开也是促进量刑公正的重要方面。

,许多试点法院的量刑活动更公正、均衡,“重定罪、轻量刑”的观念有所转变,判决结果与试点前的量刑情况总体平衡,上诉率、抗诉率及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率均有所降低。但试点也遇到诸如被告人不认罪案件、公诉人不出庭的简易程序案件如何适用量刑答辩程序等问题。在较为粗放的现行刑罚制度下,涉及量刑程序

、标准、方法等内容的量刑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立法机关对刑罚种类、基准和幅度的细化规定,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改革等相衔接,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类犯罪行为的基准刑及各种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并抑制量刑程序独立所导致的效率降低,还需要进一步做好量刑理由的阐明工作,应在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制度。——执行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总结提出清理执行积案“十个严禁”工作原则;纪检_门加大对不当干预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力度;初步建立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法院主办、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执行审查权与实施权分由法院不同的内设机构行使;法院执行网络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联网,与_身份证采集系统、出入境信息登记、人民币银行账户结算管理系统等对接正在协调中;底前受理的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基本执结,“执行难”问题得到部分缓解。近十多年来,“运动式”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多次开展,但“执行难”、“执行乱”仍是困扰法院乃至政法工作的难题。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人员的执法行为,建立适当的执行威慑和激励机制,促使义务人自动履行。

“三五纲要”将“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案件执行体制”作为优化法院职权配置的重要内容。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的重大修改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执行程序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颁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规则(试行)》、《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也即将出台。

《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有利于分散相关权利,对重点执行环节加强监督,规范法院执行行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是近几年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包括优化执行权配置、强化执行监督制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建立有效的执行处理机制、加快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等,强调从法院内部分离执行审查权和实施权、调动立审执等多方面力量支持执行,从外部借力构建执行联动机制,从内外两方面强化执行监督。该意见有利于规范执行程序和执行行为,形成统一的执行工作体制。实际上,该意见规定的许多制度和做法早已实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例如,通过设立执行指挥中心等方式建立执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网上平台,建立法官违纪违法举报中心网站,设立专门的执行监督员、廉政监察员等。

地方法院也积极探索,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将执行权细化为启动权、实施权、裁决权和监督权,实行分设执行机构、执行法官轮岗等措施,并构建当事人监督、特邀监督员监督、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设立专职廉政监察员、社会组织或个人申请监督的立体化执行监督体系。但这些监督体系皆属柔性监督,难以实现理想的监督效果。从全国普遍的情况来看,执行权的细分也许有助于加强内部监督和提高执行质量,但也可能降低执行效率,不利于解决“执行难”问题,而且执行权的分权局限于法院执行部门内,实践中难免存在裁决与执行相混同、先执行后补裁决甚至各环节协同进行“暗箱操作”等情形,可能导致执行分权流于形式。

除“执行难”、“执行乱”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外,执行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还需解决执行权的定位、性质、执行检察监督等理论问题。执行权可分为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前者属于审判权范畴,后者具有行_的性质。执行权由法院行使并无不妥,但从效率方面考虑,其定位和归属并非不可讨论。关于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体上,执行权的优化配置不仅需要符合司法规律,更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针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推动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再审的职权优化配置。出台《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旨在规范法院处理相关案件的工作流程,细化再审程序,强调提审优先。这是对《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修改和相关司法解释的细化。为应对申诉、涌向高级别法院和民事申请再审案件上提一级所带来的立案压力,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分设为立案一庭、立案二庭,一庭负责受理申诉、涉诉案件和一般立案工作,二庭专门负责审查再审申请。内部机构及分工调整便于通过分类管理优化立案工作机制,并可能对下级法院形成示范。总体上,再审程序的改革有限,实质只是先前改革的延续和部分的机制完善,而且诸如限制以相同理由再次申请再审等规定还引发了一些争议。

再审涉及法院与检察院、上下级法院及法院内部的职权配置,其制度设计应坚持在维护司法终局性的基础上有限纠错。再审程序的改革仍有较大空间,如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的权力应当取消,当事人申请再审彻底改造为再审之诉,进一步明确再审标准等。近年来几乎未动的刑事再审制度亦需在启动主体、事由、程序等方面进行完善。当前处于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司法公信力不足,可适当强调再审的依法纠错功能,但长远而言更应注重保障司法的终局性,将再审定位于非常情况下的特殊救济,有些无害之错可以忽略,而一般性纠错交由审级制度完成。当然,审级制度也必须进行重大改革。

——优化职权配置的地方探索。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内部职权的优化配置。例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的制约监督机制,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主线,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两权”运行模式。该项改革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审委会、院长、庭长、合议庭、法官的职责,有利于解决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定位不明、权限不清、职责错位、机制缺失等问题。又如,各地法院积极探索环保审判。自贵阳市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以来,无锡、昆明、玉溪等地法院相继效仿。底,云南召开全省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建设及案件审理座谈会,制定了环保案件“审判指南”,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拓展为“检察院及在我国境内经过依法登记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而贵州清镇法院受理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清镇

国土局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开创了社团提起公益诉讼的先河。环境保护审判庭的设立,特别是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放宽,有利于推动环境司法保护,促进民众参与司法。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纵向涉及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横向涉及不同地域法院的管辖权安排,法院内部涉及不同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应合理界定职权,建立以审判权为中心,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约平衡的法院权力结构,形成配置科学、运行顺畅、公开透明的司法工作机制。这项改革任务相当艰巨,改革阻力主要来自于法院自身,如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调整主要以上级法院放弃对下级法院的诸多权力为前提,法院内部审委会、院长、庭长、合议庭、审判长、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管理人员、辅助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须以限制“领导”的权力为基础,因此,只要法院系统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定决心,完全有可能逐步实现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三)规范司法行为

规范司法行为是提升司法公信的主要途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人民法院纪律处分条例》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五个严禁”、提出反腐倡廉九项重点、建立廉政监察员制度、出台整肃院风院纪的三项规定,地方如重庆还尝试在市级司法机关领导干部中率先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廉政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并通过案例指导制等方式促进司法统一。

——推进司法廉政建设。“五个严禁”直指易滋生司法腐败的主要方面和环节,以禁令方式约束法官行为,包括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五个严禁”只是对法官基本行为规范的重申,这本身就表明维护司法廉洁任务的艰巨性。为落实禁令,最高人民法院开通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站,要求各级法院向社会公布具有24小时自动接听功能的举报电话。至年底,各级法院共处理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干警319人,其中120人移送司法处理。若能继续切实执行,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回复,适时通报查处情况,并给予举报人进一步申诉的机会,该禁令可在一定程度上震慑腐败、整肃队伍、重塑法官形象。未来应建立科学的法官惩戒制度,这比禁令更能促进司法行为的规范。

反腐倡廉九项重点提出强化纪律、完善监督、改革制度等要求,指明法院本年度反腐工作的重心,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的延续和落实,也是近期法院廉政工作的实施纲领。但长远而言,应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构建职权明确、监督到位、追究有力的责任体系,紧抓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部门和岗位的监督,而不限于问题严重时的集中整改。廉政监察员制度是法院针对违法违纪易发多发的审判、执行部门设立专人监控的内部监督举措,由一定级别的资深法官担任廉政监察员,通过廉政教育、检查监督、指导咨询、报告问题等方式协助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院_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截止初,全国已有2392个法院建立廉政监察员制度,配备24521名廉政监察员。但该制度缺陷明显,如自己监督自己,廉政监察员的副职身份决定其对部门领导的服从,监督效力最强莫过于启动监察程序,因而很可能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有效的内部监督。最高人民法院自2月起执行考勤、着装、机关行政管理三项规定,整肃院风院纪,各级法院相继效仿。此举旨在重塑法官和法院形象,对改善司法形象有一定作用。但良好的司法形象不仅在于着装规范、纪律严明,更在于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廉洁应从根本入手,小修小补成效不大。

——促进司法裁判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汇集了上年度审结的23件典型案件的判理摘要。这些案例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功能。该举措可视为法院探索案例指导制的一部分。成都孙伟铭醉驾案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例,各地法院纷纷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案相关问题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并召开新闻会详解个案判决的做法,可视为指导性案例形成和机制的一种探索。此外,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探索建立省级案例指导制度,形成全省联动、层次分明的案例指导体系。

“二五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但该任务尚未完成。中国建立案例指导制符合两大法系的融合趋势,具备司法的案例传统、法院的实践经验等有利基础,但也面临操作性和体制性困难,如存在可能冲击立法权的担忧。实际上,案例指导制旨在弥补成文法的不足,确立统一的司法标准,降低地方差异对司法的不当影响并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是立法阴影下适度的能动司法,只要法律适用坚持成文法优先、指导性案例为补充,就不会导致司法权冲击立法权。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关键问题,当前应赋予其事实上的拘束力,而不作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制度建设应坚持“两步走”:当下的直接目标是化解较为严重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并重视案例指导制运行条件的培育,如完善判决公开制度、建立判例汇编和平台等;长远而言应全方位、多层次挖掘其功能,实现司法灵活性与立法严谨性的结合,促进司法统一。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转型时期的冲突频繁发生,并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扩大化、激烈化等特征,通过适当途径及时有效化解纠纷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任务。从20世纪末开始,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日益受到重视。,中央政法委与_法工委牵头,最高人民法院、__、司法部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项目启动。,最高人民法院将其作为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倡导各级法院积极探索。,“三五纲要”将其列为“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力求打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将调解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政策,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探索。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19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伴随法治的成长,调解为法治中心的观念所抑制而受到轻视,效用明显下降。21世纪初,由于法院案件压力增大、“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等原因,调解的功能重获重视。-,最高人民法院相继颁布《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部颁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提出“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十六字方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7月全国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予以重申。调解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目前有关调解的司法政策有过度重视之嫌,可能导致权利打折、规则缺失和司法权威的削弱。实践中,部分法院为迎合上级、追求“政绩”,进一步放大了“调解优先”的负面效应:调解被简单地与“和谐”、“为民”相等同;调解率成为法院、庭室、法官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不少法院过于强调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倡导建立多次、多轮、多级的调解机制;重复调解、久调不决等情形增多;少数法院甚至宣称创造了“零判决”等。这导致部分学者甚至司法人员产生司法改革正在倒退的担忧,法院毕竟不是“调解院”。有必要区分法院内外的调解,法院外调解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法院调解则应适度,“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和调解率的硬性要求值得反思。

——促进诉讼与非诉讼机制的衔接。《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完善了诉讼与仲裁、行政调处、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赋予行政机关、商事和行业调解组织的调解协议以合同效力,明确了法院确认和执行调解协议的程序,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亦可申请司法确认。该意见是法院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其实质是法院对“大调解”张开怀抱,通过构建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发挥审判权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力图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化解纠纷,缓解法院的案件压力。但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其相互衔接的主导职责在于地方党政,法院只是其中一环,其主要职责是审判,更强调为社会确立规则。赋予调解协议以合同效力有助于提升调解的地位,但效力有限且长期存在争议。长远而言,可考虑有条件地赋予人民调解等调解协议直接的法律效力,但这须以保证调解质量为前提。目前可考虑增加调解前置的案件类型,或对部分经过调解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同时注意,法院在诉讼与非诉讼机制的衔接中不仅应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给予指导和支持,也应履行相应的法律监督职责。

——探索设立社区法官。,在司法为民的主旋律下,一些地方法院积极探索设立社区法官。不同于个别地方将在职法官派驻社区的做法,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聘用一批具有较深法律专业背景、较强责任心和协调能力的退休法官并将其派驻各社区街镇,与人民调解组织相衔接,主要从事调解、预立案和诉讼指导工作。作为司法机关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这些退休法官被亲切称为“社区法官”。此举在推进诉调对接、延伸司_能、化解矛盾纠纷、缓解司法压力、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尽管这一地方性改革并未引起较大反响,但社区法官的理念却是革命性的,其出现及发展动向值得关注。

社区法官的设立在理论上提出司法权的社会化问题,在实践中暗示了司法制度改进的一大方向——大力发展司法adr(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这也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方面。司法程序可以吸收adr注重合意、灵活等合理因素,或直接设立司法adr,使司法救济机制更具弹性和可接近性。各种形式的司法adr皆可探索,如强制性诉前调解,法院调解的社会化,民间调解机构、退休法官等主持或参与法院调解,借鉴英国民事诉讼中的诉前议定书制度建立诉前和解制度,借鉴美国的早期中立评价聘请专业人士对诉讼风险进行评估,法院设立纠纷解决咨询机构,法院附设的仲裁,甚至私人法官。私人法官是纠纷当事人共同聘请的纠纷解决人,一般由退休法官担任,由法院指定或当事人从名单中挑选。法院附设的私人法官,其裁决即具有法定拘束力,当事人可上诉,亦可约定一裁终局,生效裁决可申请强制执行。期待更多法院在司法adr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尝试设立私人法官,这可能有助于回应转型时期巨大的司法需求,打破国家对司法权的垄断,与职业法官形成竞争进而促进司法公正,并有利于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五)大力推进司法公开

司法公开是的基本要求,也是司法改革的亮点之一。3月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开通,9月全国首家案件庭审直播的“北京法院直播网”开通,年底《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出台。各地法院努力探索,目前有11家高级法院、97家中级法院、472家基层法院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裁判文书上网20余万件;河南三级法院183个新闻与政务网站全部开通,三级法院全部实现裁判文书上网;成都高新区法院构建“开放式6+1”审判公开模式等。作为一种防止司法不公、滥权和懈怠的约束机制,使司法人员免受不当指责的保护机制以及促进司法行为规范的激励机制,司法公开有助于落实司法监督、限制司法滥权、保障司法廉洁、体现司法民主、贯彻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建设司法权威、确保司法公正,从而实现公开促公正、公正树公信、公信建权威的良性循环。

——强化司法公开。《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明确要求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必须依法、及时和全面公开,并试图建立过问案件登记、说情干扰警示、监督情况通报等制度。总体而言,该规定扩大了司法公开范围,拓宽了司法公开渠道,有利于统一各地法院的公开举措,保障民众对审判、执行等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范司法行为,保障司法公正。但“过问公开”等制度只是当下审判独立遭遇太多干预的无奈举措,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做法,实践中也曾成为维护审判独立的策略和压力转移机制,但纳入正式制度后其效果必然有限,它们无法抵挡对司法的体制性干预,最多只会使“过问”、“说情”等采取更隐秘的方式。审判公开是19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司法改革的切入点,也一直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传媒的迅猛发展,诸如芜湖中院“关门审判”等司法不公和暗箱操作的曝光,民众对司法透明的要求日益强烈,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成为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的司法公开改革措施,从庭审公开扩展到全方位的司法公开,从过程公开为主到过程与结果公开相结合,从权力实施转向作为诉讼权利和民利保障的司法公开。但这项规定能否全面落实并取得良好效果,仍有待观察。

在大力强化司法公开的前提下,也应注意:第一,司法公开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手段。司法不应为公开而公开,公开的内容和程度应考虑司法规律、民众需求、当事人诉权及私隐保护、影响法院形象及公信的因素等。第二,不应对司法公开的功能期待过高。司法公开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公开,但司法运作还存在一套非正式规则,若不解决这一问题,司法无论多么公开透明,也很难提升司法公信。第三,司法公开与司法公信互相促进,除强调各种司法公开的技术性规则外,特别要从当下司法公信和权威失落的根本原因入手解决问题。司法公开不仅是对民众司法需求的满足,也是培育民众法治意识和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第四,保障当事人和民众对司法公开“技术”的接近。第五,尽管改革措施较为先进,但仍不够具体明确,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而且关键在于贯彻落实。

——协调司法与媒体的关系。《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规范了媒体旁听和采访报道制度,明确了法院新闻宣传的统一管理部门和对外口径,建立了法院与媒体及其主管部门固定的沟通联络机制,强调法院为媒体采访提供便利,也规定了媒体的责任。法院应重视媒体的作用,不限制采访并积极提供必要协助,但无需过于迁就媒体,审判场所座席不足应优先保证媒体的需要但不必设立媒体席;媒体应遵守相关纪律和职业道德,真实客观地报道案件,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该规定远不能达到目标,而只是促进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的一项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还显露出法院面对媒体一定程度的“自卫”姿态,特别是第九条有关媒体

责任的规定引发了限制媒体报道的担忧,甚至有超越法院职权范围之嫌。如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既杜绝媒体审判又保证新闻自由,仍需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磨合。此外,亿网民汇成的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越来越大,既保持司法中立又考虑网络舆情成为司法机关必须面对的难题。该规定未考虑网络舆情是一个重大缺陷。而无论面对媒体监督还是网络舆情,确保司法公正、加强司法公开、及时沟通回应皆是法院实现与媒体、网络良性互动的主要途径。(六)司法为民

近年来司法机关倾力打造司法为民形象,“三五纲要”将“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列为今后五年内司法改革的重点,司法为民成为司法改革的主旋律。推进司法公开、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都被列为司法为民的重要内容,鉴于相关改革自成体系,报告单独讨论。此处重点评述法院的司法便民、司法与民意的沟通以及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涉诉处理机制,全国法院广泛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成为法院工作主题,司法救助制度、行政诉讼立案保障等工作也得到发展完善。这些改革包含了服务型司法理念,有助于民众接近司法和正义。

——加强司法便民。司法便民是司法为民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服务型司法、方便民众利用司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强诉讼服务、司法公开、监督管理,强调依法简化程序、调查取证和促进司法大众化等方面着手,要求各级法院设立专门的诉讼服务部门,建立非工作日立案和接待、上门立案、远程立案、诉讼风险提示、繁简分流与速裁等制度,加强巡回办案、审限监督、司法协助、司法救助等工作。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司法便民工作的实施纲领。许多地方法院积极探索,如《江苏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实施意见(-2013)》强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程诉讼服务,全省法院皆设立诉讼服务中心;上海、广东、山东、福建、黑龙江、湖南等地进一步整体推进“立案窗口”建设;贵州出台《司法便民三十三项具体措施》;重庆法院以128个法庭为中心,建立庭、站、点、员四位一体,覆盖全辖区的便民诉讼网络。

司法便民、调解优先等司法为民举措,体现了人民司法的要求。在司法为民等政治性口号的激励下,一些法院走得更远,尤其以陕西陇县“能动主义八四司法模式”、“一村一法官”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立勇院长“放下法槌、脱下法袍”的言论为代表。上述部分做法背离了现代司法制度的要求,以损害司法的中立性和被动性作为司法便民的代价,很可能损害司法的正当性。但司法便民若定位于促进民众实效性接近司法,则可融入司法改革的世界潮流,因为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数十年来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关键是通过建设服务型司法,促进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集中体现的人民司法与以对抗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司法制度有机结合,既吸取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的服务理念,也坚持现代司法制度的基本规律。服务型司法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盛行的司法理念之一,强调法院是提供司法服务的专门机构,诉讼当事人是纳税人和司法服务的利用者。基于该理念,法院应在不损害司法中立性、被动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便民措施,促进民众更快捷、更低成本、更实效性地接近司法和正义。

——促进司法与民意的沟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从12个方面加强民意沟通工作,强调拓宽和畅通民意的沟通渠道,有利于促进民众与法院的良性互动,方便民众及时了解进而认同、信任和支持法院工作,帮助法院及时掌握民众对法院工作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从而改进司法工作。为落实该意见,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开通民意沟通电子邮箱和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站、实行新闻会月度例会制度、下发《关于通过网络途径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通知》、以多种形式征求各界代表意见、推进网站建设、实行开放日等。各级法院积极行动,目前有855家法院开通民意沟通电子信箱;所有高级人民法院皆在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站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最高人民法院整理民意沟通邮箱开通以来至11月22日收到的7641封邮件,并概括为5类31个问题逐一回复。

健全良性互动的民意沟通机制既是践行司法为民、推进司法民主的关键,也是落实司法公开、优化司法决策、提升司法效果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司法廉洁、提升司法公信。司法与民意的沟通应注意:第一,民意的反映、整理和吸纳应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既拓宽民众的表达渠道,也形成理性的民意甄别和回应机制。正义网等媒体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借助软件进行舆情监测和分析的做法值得借鉴。第二,发现真实的民意并将其转化为司法决策的参考因素,但须注意保持民意影响与审判独立的平衡。第三,通过民意沟通机制释放民众不满,合理引导民意,维护法治。例如,年初彭北京诉诸决斗事件,因法院利用各种方式澄清真相并加强宣传,事件得以较快平息。而邓玉娇案,即使法院迎合民意作出轻判,仍遭遇强烈质疑。其实,民众并非一定要追求特定的审判结果,而是期望司法的公开、透明和公正。草率的审判会导致司法过程缺乏正当性,而法院简单地屈从民意、不作理性回应将进一步削弱司法权威,加剧民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故应加强民意沟通、司法公开、判决说理、司法民主等制度建设,在维护司法权威和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并对民意进行理性引导。

——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该制度是司法救助制度的重要部分,落实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当下中国处于刑事案件高发期,刑事被害人已形成一个庞大群体,他们中80%以上无法从被告人方获得赔偿,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三五纲要”都明确提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3月,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_等八个单位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救助工作的管理主体、程序、标准、与社会救助的关系,明确了救助实施机构、经费来源、救助范围、条件、标准及救助程序,各地救助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并鼓励社会捐助,公检法可就各自所辖刑事案件向当地政法委提出被害人救助申请,由政法委统一审批。目前,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制定了实施办法。如云南出台《涉诉特困人员救助办法》,建立政府主导、法院推动、民政和社保、卫生等部门相衔接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及执行救助机制),形成“救济+低保+医保+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的全面救助方式;常州法院构建保障被害人诉讼参与、关注被害人物质损失、抚慰被害人心灵创伤、促进被告人主动赔偿并以司法救助基金为补充的救助机制。

该意见及各地法院的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司法救助,抚慰、缓解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身心创伤及经济困境,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该制度得以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关键。目前,各地被害人救助资金的来源有所不同。福州、珠海等地由财政拨款;台州等地集聚了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基金孳息和其他资金;部分试点地方尚无稳定的资金来源,依靠干警、社会捐赠或者向财政、民政部门争取单项经费。中央与地方应积极展开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探索实践,尤其应研究解决经费保障问题。地方保障只是一个方面,中央应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中央主导、地方支持、社会参与的救济基金筹措模式。目前,该制度的发展完善可与刑事和解的改革探索相结合,并考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纳入立法。长远而言,应有条件、分阶段过渡到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这一制度的完善涉及司法权配置、救助基金筹措、社会保障体制等难题,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检察改革

是检察院恢复重建30年后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开局之年。检察机关按照《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精神,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改革重点,对外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对内加强自身监督,自上而下、循序渐进、有组织、更理性地推进检察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一)检察改革整体规划

“-20__年检察改革规划”明确了深化检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五项原则,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检察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法律监督和自身监督。规划包括五方面40项深化检察改革的任务: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改革和完善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加强诉讼监督;改革和完善检察院接受监督制约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创新检察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检察组织体系和检察干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该规划是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化,涉及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多个层面,是未来若干年检察改革的指南,对新一轮检察改革具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截至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完成4项改革牵头任务(共11个子项目)中的6个子项目,同时积极配合其他改革任务牵头单位,推动各项协办改革任务进程。检察改革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改革也取得一定进展。

(二)优化检察职权配置

——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这是《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9月,《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出台,明确要求省级以下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报请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并详细规定了下级检察院报请审查逮捕程序、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程序、追捕程序、发现不应逮捕的纠正程序、下级检察院不服不捕报请重新审查程序、逮捕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的报请许可程序、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报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程序及通过检察专网报送案卷材料等。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即将出台几项侦查监督措施,涉及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变传统的线性审查程序为检察机关居中,包括公安机关和犯罪嫌疑人的三角模式,以及加强对侦查活动中搜查、扣押、冻结等措施的监督等。

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项检察改革,是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强化检察内部监督、保障自侦案件质量的重要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同一检察机关同时行使侦查、逮捕、权而造成的权力集中、监督弱化等问题,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可能的地方干扰,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活动也更符合司法规律。改革后,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主体、报请和决定审查逮捕的程序与方式,传统的侦查观念和模式,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配合和衔接机制等都有所转变,对侦查工作和侦查监督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有关逮捕决定权及侦查监督权的配置、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职能甚至称谓、上下级检察院均要对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意见书进行审查而导致办案时间紧迫以及建立捕后跟踪监督机制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可考虑以权力行使的司法化为改革方向,配合侦查监督的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化解该权力配置和行使不尽合理所引发的超期羁押、审前羁押率过高、“以捕代侦”等问题。此外,该项改革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律师介入程序作出相应调整,还应补充省市两级检察机关的办案力量,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电子检务网络和远程视频讯问系统。

——量刑建议改革试点。量刑建议试点始于1999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试行“公诉人当庭发表量刑意见”;《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出台,该制度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将“推行量刑建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确定为公诉机制改革的重要项目,改革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四川、湖南、广东、福建、江苏等地更为广泛和深入地展开。相关规范性文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是公诉权的重要权能。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检察机关都拥有量刑建议权。我国的量刑建议改革实质是公诉权回归完整的体现,有利于从机制上规范和制约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保障量刑公正,减少“同案不同判”,同时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但实践中,量刑建议试点对习惯“只求罪,不问刑”的公诉人员提出了挑战,而如何解释和处理法院判决与量刑建议不一的情形,消除当事人和民众的误解与质疑,亦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作为一项探索性改革,各地量刑建议试点的操作模式、建议标准不一,实际效果也有较大区别。目前,量刑建议试点仍处于初期,应逐步确定合理的实体量刑基准,细化量刑规则,通过提升检察官素质、加强对量刑建议的内部和外部制约,保障建议的全面、客观、公正和准确,并注意与法院量刑改革相衔接。《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科学构建量刑建议制度,使其与刑事被告人、辩护人的量刑请求和辩护意见一起,形成对量刑裁决权的合理制约。

——加强诉讼监督。在深入贯彻《关于在公诉工作中全面加强诉讼监督的意见》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对应立案而不立案、已立案侦查但未移送审查的案件、法院独任审理的案件、刑事自诉案件、二审书面审理后改变一审判决的案件以及法院自行决定再审的案件等处于监督盲区的案件加大监督力度,着力监督纠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违法立案、刑讯逼供等突出问题,切实防止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初印发),要求各级检察院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活动、刑事审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民事和行政诉讼的监督,并对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明确、规范检察机关调阅审判卷宗材料、调查违法行为的程序,加大依法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办案背后的职务犯罪力度等。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抗诉工作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规定》出台,明确抗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由检察机关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承办,力图规范检察机关内设各部门的权力行使,强化检察机关抗诉工作的内部监督。湖北、黑龙江、上海等地人大也先后制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积极支持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北京市石景山区还探索实施诉讼监督报告制度,将发往被监督单位的诉讼监督法律文书连同被监督单位回函向同级党委和_会报告备案。这一制度极具中国特色,但不符合检察制度的内在规律。

诉讼监督是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诉讼监督机制不断改革完善,但仍存在监督措施缺失、力度不够、效果甚微等问题。在司法公正缺乏足够保障的转型期,应完善监督措施,强化监督力度。但应当区分对侦查活动和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前者须大力加强,后者则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调整和完善监督程序,减少检察机关身份与职能的冲突,防止诉讼监督对审判独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长远而言,应考虑监督权的优化配置问题,从根本上化解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中的角色尴尬。

——促进检察建议工作。依法明确、规范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程序是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意见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缺乏明确规定,检察建议的提出长期以来大量存在不规范和随意现象。,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界定了检察建议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明确了提出检察建议的原则、适用范围、制发主体、内容要求、发送对象、审批程序、督促落实、归口管理与统计等内容。该规定是今后检察建议

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检察机关通过非诉讼措施服务大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法制,促进社会管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增强办案效果,促进法律正确实施。检察建议可能针对法院,也可能针对其他单位。后者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外职能;前者是一种非对抗性的诉讼监督,有助于在保持法检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发挥更好的监督效果,在短期内可进一步完善和适用,但中长期而言可考虑废除。总体而言,检察院和法院的司法建议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主要体现了司法机关的司法外职能。它表明司法机关的职责并非单纯定位于司法,而是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主动或被动扮演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发挥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司法建议制度虽小,却显示了当下中国司法制度的关键信息,即以职权主义、能动司法、“为大局服务”、强调司法的社会效果和司法外职能为特征的建议型司法。司法机关是否应承担司法外职能,承担何种职能,如何承担,值得深入探讨。但长远而言,司法应当回归司法本身的职能。

此外,深化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也是检察职权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对于切实提高检察委员会的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促进检察委员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保证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但这并非终点,检察委员会制度仍需进行较大改革。检察机关还健全规范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制定《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试行)》并报中央政法委审批。该规定实施后将有利于检察机关全面了解案情,正确掌握逮捕标准,及时发现侦查中的违法行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情况及落实相关司法改革任务的建议》,协助__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改革,推动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三)强化完善民主监督

加强对检察院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检察改革的重点之一,具体涉及人大、政协、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等民主监督制度的强化和完善。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向_常委会的专项工作报告有关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络工作办法》等文件,检察机关接受各界民主监督的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重点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该制度已写入《事业的进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__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形成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报中央政法委。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有可能结束,全国检察机关将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一些地方继续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如四川广安在检校合作的基础上推出以强化制度外部性为目标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广安模式”,就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管理、监督范围、程序、效力形成了系统的制度经验并稳步推广;湖南株洲由市政法委牵头,市人大、政协、总工会、妇联等单位负责人参与组成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这项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检察权的行使,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促进民众对司法的参与。

自试点至今,人民监督员制度已从局部试点实现全国推广。全国现有3137个检察院开展试点,选任人民监督员万多名,监督“三类案件”和不依法办案情形万多件。但从试点情况来看,这项制度发展较为缓慢,与政治上所宣扬的高度和重要性有较大差距:第一,尽管广安等地早在就开始体制外试点,但绝大多数地区仍由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自己请人监督自己”;第二,监督范围限于“三类案件”、“五种情形”,但内部监督的加强使“三类案件”大幅减少,“五种情形”的监督又难以进行,监督范围须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进行调整;第三,监督程序的外部性、独立性、公正性难以保证;第四,监督效力不足,而效力却是制度发展的关键。检察机关担心强化监督效力会影响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其实监督范围有限,监督后持反对意见的更有限,在经过一定的沟通程序后,人民监督员仍对检察机关的处理持反对意见的,应予采纳。这不会冲击检察权的独立行使而恰恰是司法民主的真实体现。人民陪审员可行使关乎案件最终处理的审判权,人民监督员为何不可以在有限范围、有限程序内作出有约束力的决定?当然,监督效力可逐步提升,内容上从强调程序刚性逐步走向实体刚性,策略上从目前由检察长决定改为检察机关应当尊重、最后发展为应当采纳监督意见。目前,不少地方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处于停滞状态,如何突破目前制度的发展瓶颈,急需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指明方向。

(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强化检察教育培训、规范化建设和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三方面。《-20__年大规模推进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强调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向西部和基层检察院倾斜,培训趋于规模化、规范化,将对未来的检察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该意见只是以往教育培训工作的延续和强化。《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指导性标准》、《检察业务工作操作标准(范本)》的制定以及在全国56个基层检察院展开的规范化试点,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检察机关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规范化建设。《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要求检察官初任、晋升时宣誓并践行誓言,自觉遵守回避制度、妥善处理个人事务、不牟取不正当利益并注意职业形象和言谈举止。该准则是对既有《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检察官的自律,改进检察官的执法理念、作风和礼仪,培育其职业共同体意识。但道德规范是柔性约束,健全检察官惩戒制度、完善检察工作的内外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在目前更为重要。

《-20__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的“四化”建设,就主要任务作出加强思想政治、检察业务、领导班子、检察队伍、检务保障建设五方面的指引。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基础,关乎检察事业的整体发展。检察改革把基层建设放在战略位置,抓住了重点。但该规划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其落实情况有待观察,并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法经费保障体制的进展,而且须结合实际出台若干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

此外,检察机关还大力推进司法便民。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并《关于开通12309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的通知》,正式开通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健全举报、控告、投诉、申诉的办理、督察和反馈机制,为群众举报或咨询提供便利。但受制于有限的技术条件,许多检察机关仍未完成统一举报电话平台的建设。而对举报的回复、处理、适时通报查处情况及对举报人的保护等民众更关心的问题,仍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检察机关还大力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推进少年司法改革,相关举措和评述参见法院改革部分。

四、司法行政领域的改革

——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革新,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方面。自试点以来,我国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万,解除矫正万,并探索形成强调政府主导的北京模式和偏重社会力量参与的上海模式等地方经验。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_、司法部联合召开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总结试点经验,部署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该意见对协调社区矫正试行工作、健全制度与机构、缓和立法缺位的尴尬有所助益,有利于推进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由于制度缺位,重刑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社区发展极不成熟,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参与社区矫正的民间团体和志愿者不多,民众对社区矫正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我国社区矫正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在部分试行地区甚至形同虚设。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判、刑罚执行、社区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群众工作等方方面面。应加大探索力度,深入研究社区矫正的裁决、监督与执行,逐步解决其当前面临的国家立法、经费来源、队伍建设和制度完善四大问题。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如澳大利亚的个性矫正模式、荷兰未成年人矫正的会商模式、美国成熟社区中的自治模式等,并立足中国实际,就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导机构、社区矫正力量及社会辅助力量的建设、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原有刑罚体系合理衔接、各种配套制度等方面进一步积累经验。目前,可构建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一体化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兼顾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和帮助服务。司法行政机关实施社区刑罚执行权,对罪犯实施必要的监管。社会团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对罪犯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帮扶。长远而言,应在制度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制定《社区矫正法》。

——监所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早在初,_就批转司法部关于_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目标,并在上海、湖南等14个省份试点,但成效不明显。,随着政法经费保障体制的改革,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_经费按标准财政全额保障。开始实行改革的17个非试点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14个省份组建了_企业集团公司,“监企合一”体制部分瓦解。各地基本实现_执法经费支出与_企业生产收入分开运行,监社分离也稳步推进。

鉴于云南“躲猫猫”事件暴露监所体制的诸多问题,如监所管理制度混乱、人权保障不足、管理人员渎职甚至纵容培养牢头狱霸、、监管执法不公开、监督流于形式、问责制度缺失等,最高人民检察院、_对全国看守所展开为期5个月的监管执法专项检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_、司法部联合公布《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_监所管理局出台《看守所防范和打击“牢头狱霸”十条规定》,建立收押告知、被监管人员受虐报警和监室巡视监控等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_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看守所与驻所检察室监控联网建设工作的通知》,看守所监控系统与驻所检察室监控设备将联网,以实现检察机关对看守所执法活动的动态监督。但这些举措力度不大且限于局部,监所问题仍迫切需要通过监所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予以解决。除全面推动监企分开、收支分开等改革措施外,还应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要求切实保护“被羁押者的权利”,完善监管执法公开和监管事故公开制度,健全举报箱、举报电话、监所领导接待日、执法监督员、实时检察监督、约见驻监所检察官及适当的民间监督等执法监督机制,强化问责和惩戒机制;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看守所制度立法权应回归_,看守所应从公安机关分离并归属司法行政机关,实行羁侦分离。尽管改革涉及较多方面,难以一蹴而就,但11月__公布的《拘留所条例(征求意见稿)》已提及拘留所与看守所相分离,并强调执行拘留活动应接受检察监督。,监所管理问题有望通过制度完善得以部分缓解。

——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5月,司法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申请渠道;做好接待咨询工作;简化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建立受援人联系告知制度;选择有利于受援人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6月,第五次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法律援助的“三个纳入”,即各级党政要把法律援助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7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出台。

自1994年法律援助制度建立以来,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面临诸多困难。法律援助经费捉襟见肘,地区和层级之间不平衡的状况并无明显改观,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面、服务水平等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法律援助制度存在各种体制:由于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保障,法律援助是一个“非创收”的弱势部门,不能给地方带来直接的好处,地方政府还可能不喜欢弱势群体的“维权”,以及许多地方财力有限等原因,各级地方政府不可能增加太多经费;即使经费有所增加,在当前的司法行政体制下也难以完全用于法律援助业务;法律援助的需求与供给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虽然许多公益组织提供法律援助,但政府担心其带来麻烦而予以严格限制,制约了公益法律援助组织的发展,加剧了法律援助需求与供给的落差。因此,法律援助制度必须进行体制性改革。

此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进展,司法部积极贯彻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遴选部级司法鉴定机构的意见》,完善司法鉴定机构认证机制,牵头成立中央政法各部门共同参加的部级司法鉴定机构遴选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遴选工作,确定了10家部级司法鉴定机构。《人民调解法(草案)》报送_审核,各地继续推进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如四川广安构建了以市县区调解联合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龙头、以专业和行业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市、县、乡、村、组五级调解网络体系,力图整合全国各地人民调解的先进经验,实现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衔接,打造人民调解的“广安模式”。

,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法院、检察院制定了今后五年的改革纲要,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司法机关在近二十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反思,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过去一年,司法改革在诸多方面有所进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便民、铁路公检法系统转制、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量刑程序及量刑建议改革、职务犯罪案件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等举措成为改革亮点。尽管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铁路公检法系统转制等改革力度仍需加大,最终效果有待观察,但改革方向已明确并启动实施,近两年内应该可以取得较大进展。

不可否认,中国的司法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的大部分改革举措需切实贯彻,并接受实践检验,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绝大部分改革措施只是司法工作机制的调整,甚至只是工作方法的改变,未触及司法体制的行政化、地方化、官僚化、政治化等根本性弊端;部分改革如规范涉法涉诉、推进司法廉政建设等只是权宜之计;某些司法理念如法院强调“调解优先”需要纠正,对司法人民性的过度重视亦需反思;某些方面如审判委员会及案件请示制度的改

公司设立方案 第2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都在高速发展,档案管理规范化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事档案是企业员工信息的重要载体,全面记载员工基本情况,反映着员工个人经历、能力和德才综合表现;是企业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就企业员工个人而言,档案反映的是人生的历程,是个人能力和成绩最权威证明材料,对养老统筹保险等事务有重要作用,所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社会和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工作也随之赋予更多的意义,不再是传统的文件收集的作用,开始有了更广阔的作用,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也要进行改革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既面临着机遇有面临着挑战。档案工作与公司同步发展,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档案工作的信息化,从而有利于公司管理建设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科学的发展,从而不断改革创新,更好的为公司管理建设做贡献,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公司的效益。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档案安全管理在公司的管理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档单位、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资料和信息内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侵害,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工作,与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甚至是个人都息息相关,档案安全管理问题是随着公司的建立而产生的,也在公司的发展中不断的发展进步,有着历史的痕迹,是公司存在的历史见证,在此特殊的情况下,档案室高校历史记录的第一材料,在公司管理中有着无以比拟的重要性作用,同时也是公司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公司管理的建设,促进公司的发展。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有利于指导公司的工作进程,使公司管理建设连续有序的进行,也是公司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档案安全管理在公司管理中提供做原始的资料保证,而高校管理建设使为高校培养人才,建设有利的师资,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资源优化配置,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做准备,使管理得到更好的控制,完成文件、材料、报告等以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下来,真实的记录了高校管理建设的过程,是丰富经验宝贵信息的综合,价值不可估量。而这些文件材料的保存就是依赖于档案工作的进行,是档案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收集和归档。公司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

在公司中,

公司所有资料的收集,归档,然后将公司有价值的资料、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经过安全整理,确保在以后的工作活动资料不会丢失,确保资料的完整、准确,有利于公司工作的完好进行。

2.备份管理。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应该有计划的将自己有价值的资料、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或者放到公司的档案库保存。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使档案管理进行得安全、规范,同时在管理中要对公司要对档案提供借阅登记,保证资料的安全,是档案进行有效登记、及时归档,做到档案的安全管理,最终确保档案的安全,为公司的发展做长远的打算。

3.对档案进行定期核查。档案是否安全,就需要档案室管理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点核对,做到档案的安全,是否符合档案的原始记录,做到万无一失,机密资料不被盗取,保障公司的权益不受侵害。

4.对档案进行定期修复。完善档案,特别是纸质档案,容易出现老化、破损、霉变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定期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修复完善,电子档文件记得定期备份,电子档案的储存媒介要及时修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安全存放。不同的档案不同载体的、不容材质的档案应按照其特殊的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安全存放、规范保存。电子档案要注重储存媒介的有效保存时间,纸质档案又要注意防霉防潮,因而档案的安全存放就是需要对特殊载体档案的进行特殊存放,根据其特性和要求,安全、规范、合理存放。

6.珍贵档案、有价值的档案的保管。公司建立相应的档案室,对珍贵档案、有价值的档案进行特殊保存,可以放到档案室或者递交别的地方进行保管,同时进行备份,对原件进行保存,复印件拿来使用,保障原始文件的安全,真正保障公司的安全。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1.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